簡讀論語010,為官之道是什麼?


簡讀論語010,為官之道是什麼?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論語 為政第二

這是一段有關官場生存的對話。

幹祿

求官之道。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對於不理解的東西多聽,對於那些能理解的少說,那麼得罪人就少了。

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對於危險的事情多看少做,對於那些你能駕馭的事情也謹慎一點,別放肆,那麼就不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說話不得罪人,做事不後悔,謀求官場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成熟是剋制,不是放肆。

對於那些自己懂的東西,我們特別喜歡好為人師,甚至巴不得辦一個培訓班把自己懂的那點東西到處宣揚;

有時候對於自己不懂的東西,也好發表個意見,把自己整成了一個看上去無所不會的“神棍”,這樣的人怎麼會不得罪別人呢。


有時候對於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都敢一馬當先,好聽的叫敢於試錯,不好聽的其實就是魯莽,小時候總覺得自己跑得過馬蜂,然後就去捅馬蜂窩,最終不是跳河裡一身溼透,就是被馬蜂蟄成豬頭;

那對於自己覺得安全,有點經驗的事更別提了,那簡直叫張牙舞爪了,職場中也是,對於自己擅長的事,那簡直一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簡單、小意思、這哪叫事兒,這是那些滿瓶不動半瓶搖的員工的口頭語。


官場古往今來都是精英薈萃的地方,少說多聽,謹言慎行永遠是讓自己不後悔的法寶。當然,又有句話說,不要想著去謀官求職,把自己做好了,修養自己的德行、言語行為,人人都喜歡你的時候,必然有人舉薦你,又何必自己成天惦記著呢。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有人問孔子,你怎麼不從政呢?

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孔子說:尚書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家庭的倫理搞搞清楚就是政治。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家庭和睦,守孝悌,有秩序就是政治啊,哪裡還有什麼政治呢?


這段話其實是有背景的,當時魯定公的哥哥魯昭公,被三家權臣驅逐流亡七年,死在晉國。後來魯定公為君時,並沒有治這三家的罪,孔子才這麼說,家庭的政就是國家的政。

其實只要自己做好了,小可治理家庭,大可治理國家,都是一個道理,以前常有一句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貢獻。自己行的正,就是政治。

政者,正也,做好自己,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身正自然有辦法管理好下屬,管理好團隊,管理好國家。


以前看過一部韓國電影《熔爐》,有句臺詞特別好:“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努力不被世界改變。”也許能做到這個,也是我們平凡人最大的政治。


簡讀論語010,為官之道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