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中國最美古村/鎮》第三篇——西江千戶苗寨

今年貴州旅遊業很火,最近的朋友圈,抖音,都在打卡貴州景點,比較火的就屬西江千戶苗寨了。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一、西江千戶苗寨簡介: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直達現在,這裡仍然保留著苗族較為完整的原始生態文化,堪稱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因此被稱為“苗都”。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而黔東南地區是主要集聚地,佔全國的65%。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二、苗寨建築

苗寨當然先聊聊苗寨的建築,大多是極具民族特色的吊腳樓,無論是平地,還是斜坡上,吊腳樓都可以建造,多以才形成千戶苗寨依山而臥的格局。苗寨外觀漂亮,而且實用,同時又與大自然緊密相融。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村寨屋舍錯落有致,沿坡而上,其中綠樹掩映,山色空濛,氣候格外溼潤。聳立的吊腳樓,記錄了苗族古老而獨特的生活方式,在這裡還可以看到老舊的作坊、古式的工具,用於祭祀的動物頭骨,彷彿一次時空穿越之旅。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三、服飾/歌舞

踏著石板小道,穿過每個人家的門前,迎面走來的姑娘身穿特色的裝飾,銀器製作而成的帽子,項圈和郎鎖,非常精緻,色彩絢麗秀有民俗圖案的長裙,格外動人。滿頭銀髮的老人坐在門前的竹登上,穿針引線,繪製手中的衣衫,一旁的大爺抽著水煙,這在城市中很少能看到的生活祥和畫卷。兩邊富有民族特色的商店,一間接著一間,很多遊客最喜歡留戀的地方,各種古老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苗族人大多都十分熱情,他們特別喜歡用長桌來款待客人。每當中午屋內細長的木桌上擺滿各色菜餚,香味撲鼻,開飯前,苗族姑娘總會清唱幾句歌謠,並會為原來的客人敬上美酒。古寨經常上演節目,苗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演繹苗族舞蹈,伴著悠揚的歌聲和歡快的掌聲,氣氛更加活躍。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由當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節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節目有當地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和美麗的愛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風情。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四、景點介紹

1.苗族文化博物館

2.苗寨建築群

3.豔遇風雨橋

4.西江夜景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五、交通

1、凱里客車站乘坐往西江鎮的中巴,車費20—25元,45分鐘左右可到達,交通順暢,中班車次不多。或者在凱里花20元打的士直達西江。

2、凱里客車站坐雷山車,半小時一趟,一個小時路程,12.5元/人,然後在雷山車站換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四十,每小時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車,面的70元。

六、住宿

農家樂備有很好的吃住條件,基本滿足客人的要求。

近幾年,很多地區淳樸的古鎮都慢慢商業化,這裡也不例外,也慢慢出現了商業化的趨勢,想體驗純樸民風的驢友們有機會還是儘早去。

這裡的特產是各種各樣的手工銀飾,別忘了挑選幾件回去。

貴州的網紅打卡地,稱之為“苗都”,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最後如果你也喜歡旅行,喜歡美麗的大自然風景,可以關注一下小編,每天會分享一個美麗的地方給大家,足不出戶瞭解世界,觀世界才有世界觀。不管寫的好與壞,您的每一個點贊和關注都是我堅持寫下去的動力,謝謝。

ps:部分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