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個人的一本書,會不會成為時代的一根刺?

最近不少朋友留言,讓我談談《方方日記》海外出版問題。此前我有幾篇文章談論過方方,對她的日記評價很高。


我談方方不是站隊問題,只是純粹覺得一個作家,特別是身處漩渦之中的作家,可以也有必要記錄這個事件。普通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作家是“良心的事業”,為什麼不可以呢?所以寫日記沒問題,出版日記也沒問題,只需對日記中不太準確的部分加以修改就可以了,但這時候出版日記非常不妥,在海外出版就更為不當。

普通人都知道不妥,方方不可能沒有感覺,但她為何要一意孤行呢?

據說方方的解釋是:

王開東:個人的一本書,會不會成為時代的一根刺?


如果這是方方本人所寫,那我就更加困惑了。

一是《方方日記》很好,為何改名為《武漢日記——封城60天記錄》?作為個體角度,日記怎麼寫都是自己的事,但私人日記更名為武漢日記,外延被放大,至少在形式上有代表武漢之嫌,這個事情就大了。

二是日記不可避免有很多私人情緒,改為實證性的“記錄”,更容易授人以柄。

三是確有不少中國作家在海外出書,但要看出版什麼書,什麼時候出,有沒有潛在的後果。方方此時在美德出版日記,難怪人家大驚小怪。很多人反對海外出版日記,包括很多原先支持方方的人在內,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以“極左”蓋棺論定,那與極左人士有何區別?


四是方方說,“重要的不是在哪裡出版,而是我寫了什麼。”事實正好相反。如今方方寫了什麼並不重要,寫得好不好藝術水準高不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裡出版,會帶來什麼潛在的影響。

五是國內出版社沒人敢出。這個判斷並不準確。出版社很可能也是覺得時機不妥。對於這份珍貴獨特的文本,未來肯定會有出版社出的,只是方方不願等待。

那麼,方方為什麼不願等待呢?

答案不能猜測,這個疫情是人類歷史從未遇見過的,這個日記的出版也將是現象級的,很可能是有文字以來歷史獨一無二的存在。在全世界飽受疫情的折磨之下,在每時每刻死亡陰霾的籠罩之中,預計這本書將會輕鬆超越過往任何一部作品,答案很簡單,任何作品永不可能獲得這樣機會和全世界貼近生死的關注。《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全部靠邊站,這部作品一定是上億人關注和購買。


對於作家來說,疫情期間出版,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於我們的競爭對手來說,同樣也是如此。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但方方有沒有想到,個人的一本書落到時代的頭上,也有可能是一根刺?

最後一個問題來了。作為方方日記的支持者,我為什麼反對她選擇此時在海外出版日記?

首先是方方日記的定性。應該說方方日記不僅是藝術作品,還是一個輿論事件。它與現實生存和生活糾纏在一起,如此緊密難分,事實上它已經成為生存的一部分。


科學和文學無國界,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科學家和文學家要有立場。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科學和文學會成為現實競爭和國家鬥爭的工具。在這個敏感時刻,美德等西方國家光速出版《方方日記》,不太可能是被這本書的藝術打動,更不太可能是被中國的抗疫感動。換句話來說,日記的出版不可能只是純粹文學事件,肯定會被政治操控。


比如“洛杉磯時報”給方方日記的擬定的副標題為:“來自疫情中心源頭的報道”。疫情源頭在哪裡,目前尚無定論。這是方方寫的日記,並非報道。洛杉磯時報用心險惡,我不相信一個世界大報沒有這個常識。圖書出版之後,這樣的事情會更多。


王開東:個人的一本書,會不會成為時代的一根刺?


我們常常說家醜不可外揚。但這句話是有條件的。歷史的家醜就是可以外揚的。比如莫言小說和張藝謀的電影,他們從歷史的角度深入挖掘過去的不堪。提醒吸取教訓,不忘過去,這不是抹黑,恰恰是正視歷史的勇氣和智慧,也展示我們今天的胸襟和進步。


但因為面臨現實生存的需要,當下這個家醜外揚就是不合適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羅斯福”號航母發生嚴重疫情,艦長克羅澤爾彙報給軍方沒有迴音,不得已把信息透露給報紙。美國軍方直接把確診的艦長克羅澤爾開除,原因就在於他宣揚了家醜,怒斥其“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愚蠢”。況且日記是封閉在家的私人產物,不大可能完全符合實際,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需要科學的審視,而這種審視是需要距離感的。


王開東:個人的一本書,會不會成為時代的一根刺?


其次是方方日記的二律悖反。


我之所以說時機不對,是因為方方的日記是關注現實生存,是現實生存土壤中長出來的東西。但現在出版恰恰是不關注、不在乎現實生存,恰恰是嚴重脫離了現實生存的需要,這兩者構成了巨大的矛盾。


馬克思說沒有脫離階級的意識,寫日記是判斷,判斷可以無立場,決策必須有立場。疫情過後,未來渺不可知,個人和集體首先要活下去。一個私人角度的片段橫截面,不能影響國家戰略,更不能損害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否則很容易成為歷史罪人。


現在海外疫情蔓延,全世界超過14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了5萬人,在可見的範圍內這一數字還在進一步擴大。這個態勢讓很多國外政治家無所適從,他們瘋狂尋找背鍋俠和替罪羊,好轉嫁國內選民對他們抗疫不力的批評。國外疫區的人也需要一個聚焦點,需要一個火山口來噴發怒火,這個時候日記出版,可能會讓更多人把矛頭指向中國,把鍋甩給中國,會加重國外汙名化中國的步伐,甚至會對海外華裔安全造成威脅,相信這也是方方不願見到的。


最後,作家的歷史使命。孔曰成仁,一以貫之,明知不可而為之。孟曰取義,善養浩然之氣,雖千萬人吾往矣。宋張載說得更為詳盡: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前期方方日記,說出了大家說不出的痛苦,表達不了的情緒,還有“立心立命”的可能,所以贏得了無數的擁護和掌聲。但現在這一切很可能都會消耗殆盡。因為所有的“立”和“繼”,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更太平的生存下去。但日記海外出版很可能破壞這個太平,使現實變得更加嚴酷,難怪無數的普通人變得不安焦慮,一旦國外利用這個大做文章,啟動對我們的索賠和制裁,最後倒黴的還是我們老百姓。無論是個人私利還是真實追求,一旦超越民族生存的大義,就註定會被民眾拋棄。人不僅是個體的人,也是社會的人,誰也不可能例外。


但我們也無需過分擔憂。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估計已很難更改。希望方方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修改日記中不準確的東西,去掉一些情緒化的表達,力爭把傷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們國家是強大的,也是自信的,過去大風大浪沒有把我們打倒,這次也不會。該來的註定會來。不會因為一本日記出版而到來,也不會因為一本日記沒出版而消失。


既然註定要來,那就學會接受它。把它當成個人和囯家命運的一部分,直面命運將會使我們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