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田野“盛开”——长沙“新农人”小记

青春在田野“盛开”

——长沙“新农人”小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金慧

沿着半米宽的田垄,穿过绿油油的菜地,一大片新翻的农田里,几位老农提着铁桶,正弯腰播撒稻种。4月9日,记者来到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一幅美丽的春耕图映入眼帘。

“这一片良田有2400亩,这两天将全部播完种,无人机将同步喷洒除草剂。”一个年轻人站在田埂上,指着大片的稻田对记者说,虽受疫情影响,但生产不能停,尤其春耕时间金贵,抓紧播种才能迎来丰收。

这个年轻人叫成胜武,今年32岁,是南芬塘村人,以前长沙城区工作。2014年,他回乡创业,牵头成立宁乡自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百胜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流转土地2400亩种水稻,年毛利润达200万元。

成胜武也是长沙市农业创业者联合会成员。他介绍,这是一个互帮互助、充满激情的创业团队,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凝聚200多家会员单位。会员中,既有当地大学毕业生,也有留学回来扎根乡村的创二代,还有想实现跨界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员。与传统农业从业者不同,这些“新农人”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他们把青春播种在田野里,把汗水挥洒在阡陌间。

3月初,共青团长沙市委与市农创联联合发出通知,针对农企复工复产中人员紧缺问题,织极引导团员青年、大学生、农村青年“领头雁”等,从家里走到田里,投身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通知发出后,我们赶紧行动,现在正在培育秧苗,还有10来天就能插秧了。”从宁乡花明楼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陶子斌说,他在2013年放弃城里稳定工作,义无反顾回乡创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他购置了播种机、烘干机、打米机等现代化设备,自己的存款花完后,便四处借钱。“这些年,陆续投入在设备上的资金超过了100万元。”他说。

“我就是不放弃,走自己的路,用成绩说话。”陶子斌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潜心学习,恰逢团市委组织农创联会员外出学习,这让他找到了新方向——稻田养虾。

7年过去,如今,陶子斌种稻260多亩,除稻米外,稻田养虾一年也能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他身边许多朋友受到影响,准备投身农业创业,“群雁效应”开始凸显。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设者。长沙团市委副书记周坤介绍,近年来,团市委主动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农村创业青年间交流,邀请市农口部门负责人、创业服务机构、市农创联会员围绕技术、金融、法律、政策等,先后举办大型农业论坛近20场、沙龙报告会72场,还组织200余名农村创业青年赴浙江大学、山东潍坊、四川成都等地参加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主体培训班、农村青年人才“领头雁”培训班等,引导广大农村青年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同时,长沙农创联积极与市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开展长沙农村创业青年宣讲暨金融服务对接活动。并依托律师事务所,成立法律顾问团,帮助青年依法维护自身在土地流转、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目前,长沙农创联会员单位年创产值超过4亿元,带动就业5300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