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輔導員做學生“抗疫”守護人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黨支部給全國高校輔導員致信,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輔導員工作研究委員會給全省高校輔導員致信,為高校廣大輔導員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情繫學生的高尚師德和不畏艱難的意志品質點贊,並鼓勵他們保護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做學生管理的主力軍,做學生成長的主心骨,以更加頑強的意志、更加堅強的黨性、更加有力的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守護學生健康成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兩封家書在我校廣大輔導員老師中引起熱議,大家紛紛表示閱讀來信後備受鼓舞,也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土建學院輔導員韓建康老師談到,“‘平生意氣今何在,把得家書淚似珠’,讀完兩封家書,讓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在背後支撐著我們,也深感作為輔導員的責任重大。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作為一名輔導員,整理一條條關於學生的健康信息,發出一條條具有溫度的短信,撥出一通通飽含關心的電話,組織一次次充滿愛的防疫活動,就是最好的抗疫”。能動學院團委書記劉巍老師談到,“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深受感動、鼓舞和激勵,也感受到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此次疫情迫使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從線下為主轉移到線上為主,考驗輔導員的工作耐心,改變輔導員的工作思路,提升輔導員的學習能力。越是抗擊疫情最吃勁的時候,輔導員越要堅守崗位,為學生順利返校和學校順利開學做充分準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校廣大輔導員“離校不離崗”,將工作做到細微處,以實際行動全方位開展學生思想引導、心理關懷、生活指導和學業指導,做好學生“抗疫”守護人。

“日報告”、“零報告”,做好學生“防疫”信息統計員

對2萬餘名學生的叮囑、對重點疫區學子的關注,成為近期廣大輔導員的工作日常。為準確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做到情況明、數據準,廣大輔導員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利用各類網絡平臺,分類管理、全面摸排,充分發揮寢室長、班長、學生黨員等學生骨幹和團學組織作用,建立宿舍、班級、專業、年級等多級網格化統計彙報制度,建好湖北籍學子、走讀學子、延長學制學子等疫情防控重點學生檔案,每天細心做好每一位學生防控信息排查、統計和上報工作,督促廣大學生完成日常健康打卡,嚴格落實“日報告”和“零報告”,跟蹤每一位學生健康狀況。

家校聯動、關心生活,守護健康不放鬆

各學院輔導員通過家長QQ群、給家長一封信等方式,及時發佈上級部門精神、學校公告、權威疫情防控指南等;點對點了解重點疫區學子及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居家隔離狀況,將學校的關心和牽掛及時傳遞給他們,並給他們郵寄防疫物資。同時,積極發動家長力量,提升疫情期間學生管理工作監督力,與家長共同加強學生的自我防護、學業規劃、身體健康等方面的關心,通過家校聯合,讓學生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提優補差。糧食學院輔導員建立學院運動群,開展“初春運動周”主題活動,號召廣大同學加強居家鍛鍊,每天堅持訓練三十分鐘,並進行打卡分享。

網絡主題班會常態化,思想引領上“雲端”

廣大輔導員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微信視頻、釘釘等網絡平臺定期組織召開網絡視頻主題班會。網絡視頻主題班會不僅傳達上級部門和學校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居家隔離注意事項等,更細緻地看到每位同學居家隔離和心理狀況。各位老師充分發揮班級、團支部、黨支部、義工站等學生組織的作用,組織各種“我向母校報平安”、“武漢加油!”等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班級同學共同抗疫的信心,並動員廣大學生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所在社區或村鎮的各類防疫志願服務活動。

人文學院輔導員侯傳老師利用釘釘、QQ視頻等軟件開展線上直播,與同學們進行網絡面對面交流,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普及防控知識,強化思想引領。生技學院輔導員鄒金城先後給全年級118名本科生召開了14場視頻電話主題班會。他談到,“有3場視頻會議面向各專業班委成員全程由我主持,11場視頻會議則由各班班長和團支書主持我做最後總結;網絡主題班會組織過程整體比較順利,但也有些同學在西部偏遠山區,手機信號只有2G只能語音,有些同學第一次線上視頻會議比較害羞有些不適應,我就採取點對點的方式,將網絡主題班會的作用發揮好”。土建學院韓建康、環化學院袁懿等輔導員組織的“武漢,加油!”主題視頻、主題手抄報等創作和徵集活動,得到了廣大學子的積極響應。體育學院王文強制作視頻記錄江科大人的抗“疫”故事,並將此作為大學生思政素材激勵大學生同心抗“疫”。

學生處還組織廣大輔導員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體驗教育素材徵集活動,圍繞愛國與信念、健康與生命、責任與擔當、規則與紀律、感恩與惜福等主題徵集PPT、視頻、圖片、歌曲、詩歌、文字等教育素材,並擇優供全校學生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體驗教育活動使用。

線上心理諮詢,為學生帶來貼心關懷

疫情發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陸續開展針對疫情期間心理困擾的郵件、QQ在線諮詢,組織心理輔導員參加教育部思政司舉辦的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相關工作系列培訓,發揮大學生心理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同伴教育員的朋輩心理教育功能,利用微信、QQ公眾號及班級群等社交媒體,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提供心理知識的宣傳普及,進行正向積極的心理引導。經過前期的準備,2月19日開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工作日為全校學生提供即時的在線心理諮詢,直至學生正式開學,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老師外,還有王愛萍、謝莉等6位心理輔導員老師參與近期的線上心理諮詢,及時為學生解學業、思想等方面的心理困惑。

學業指導、教學工作齊頭並進,輔導員也當“主播”

除了日常的管理服務工作外,廣大輔導員積極與學業導師、任課教師協同,督促學生提前做好補緩考、選課、就業等方面準備,做好學生上網課的通知和準備,做好考研考公學生的指導引導。2月20日以來不少省的2020年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陸續公佈,這幾天材料學院的輔導員們忙開了,他們逐一統計學院學生的考研成績,指導學生的複試準備,併力所能及地幫助考外校的學生推薦導師,接受考本校學生的調劑諮詢,為初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加油打氣,幫助更多學子實現考研夢。

與此同時,本學期還有近20位輔導員老師承擔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及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理學院郭微微老師就承擔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學校網課開課第一天下午她如期上崗。她談到,“網課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和挑戰,由於教學資料都留在了學校,而我在家隔離,這使得備課難度增加,我認真學習每一個網絡教學平臺,反覆對比篩選合適的教學資源,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第一天我的課程安排在下午,整個上午我都在關注其他老師的上課體驗,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估,建立解決方案。下午到了實戰環節,我首次嘗試了QQ群裡直播,看到同學們陸續加入直播間,還不斷送花真有點‘網紅’的體驗。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我採用了慕課錯峰自主自學、QQ群課程答疑和討論的方式組織教學。開學第一課,我們用屏幕連起了暖暖的師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