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還記得兩年前我在一所私立學校當老師,剛被招聘入職就被分到了一個二年級新班的當班主任,要知道我也是一位新的教師,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文化理念、教學模式還沒有熟悉,怎麼把這四十八個新學生帶入正軌呢?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我們班級裡的所有女生

從早上五點五十開始晨跑,上早自習,按班級排隊就餐,食不言寢不語,衛生評比,紀錄檢查,教師賽課,聽課評先等,這一系列下來,我一個月的嗓子都是啞的,精神狀態也是高度緊張,學生們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麼久進入一個封閉式的學校學習,周圍也沒有一個熟悉的人,頭一個星期裡,每一天都會有學生哭,想想我當時也是既當“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又當老師教授他們新的知識,著實辛苦。


有一次,我兒子發燒鬧人,我一晚上幾乎沒有睡覺,第二天雖然身心俱疲,但也依舊來到學校上課,課堂上有一位平時就非常搗蛋的小男孩,今天也依舊本性難改,於是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這幾天積攢的所有怒氣全都發洩到了這個小男生身上,雖然我沒有上手,但是從教訓他的嗓門就能聽出來我是有多少的生氣,用我兒子打過的一個比喻,生氣時候的媽媽簡直就是一頭可怕的大怪獸。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第一個就是我提到的小男生


雖然事後我又把這個小男生叫到我的辦公室做了一下心理疏導,但是作為教師,無論我前一天晚上有沒有休息好,也不管在學校我是不是還在擔心發燒的兒子,在課堂上那個沒有控制好自己情緒的我的確失職了,我深刻的做了反省。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用在我身上極為合適:“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不貳過”,可以說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不讓火氣繼續冒上去。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我不應該因為自己沒有處理好情緒而把怒氣全加到一個小學生身上,他雖然上課沒有認真聽講,我還像平常一樣提醒一下就可以了,不應該讓他犯錯的行為成為我發洩情緒的藉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火氣,決不助長。

關於教育,我們懂得只是鳳毛麟角,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是怎麼表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吧。

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這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所寫的一篇《師說》裡的一段話,在這段話裡,韓愈告訴世人,老師就是為了給大家傳播知識、答疑解惑的,只要能解答自己疑惑的,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在課堂上老師為了引出今天的關於氣壓下降與高度增加的公式,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黃鶴樓上,手裡拿著一個靈敏的氣壓表,該怎麼用氣壓表測量出黃鶴樓的高度呢?有個同學想到學過的自由落體公式,就回答說:可以將氣壓表從樓頂扔下去並記錄落地的時間,根據H=(1/2)gt^2就可以知道答案了。老師聽後搖搖頭,過了幾分鐘,又一個同學回答說:我可以直接去問黃鶴樓的管理員啊,他一定知道。這當然也不是老師想要的答案。

對於氣壓下降與高度增加的關係,可能只有一個公式來表達,在這種專業性知識方面,老師肯定是專業的,但是對怎樣來測量黃鶴樓的高度這個問題老說,學生們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出來的想象力也同樣是老師值得學習的,正所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躍兒: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李躍兒是芭學園的創始人,也是一位教育專家,在她的學園裡孩子們都不管她叫園長或者老師,而是直呼其名“大李”,對此李躍兒這樣解釋道:

對孩子來說,老師只是一個職業,年齡跟孩子不同。從人格來講說,老師和孩子是平等的,名字就是每個人的代號。我很享受孩子們像家人一樣直接叫我大李這樣的親密感。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之所以說芭學園的教育是成功的,最主要的一點是從這裡畢業的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他們不容易受傷。李躍兒老師曾在樊登讀書節目裡分享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6歲女孩從芭學園畢業後去上小學,結果第一天就遲到

被老師批評說:“你怎麼搞的......”

她平靜地看著老師,老師說完後,她對老師說:“請你不要這樣說話了。”

老師很震驚,心想:哪有一個6歲第一天上學的孩子這麼跟老師說話的?

孩子接著說:“我明天可以不遲到,我也可以到你的辦公室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孩子可以在遇到問題時發表自己的看法,並能說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不管對方是誰,都不膽怯,這跟芭學園師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她被灌輸了有問題可以到園長辦公室去解決的概念才會在面對老師的批評時更好的保護自己。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做了39年教育的李躍兒老師認為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升,可以為君子、聖人、專家;沉,可變為狼孩。一旦決定要搞教育,就不要忘記要將他們教育成更好的人。

拉塞爾•L•阿剋夫與丹尼爾•格林伯:翻轉式學習

幾天前我兒子放學後高興的跟我說,他今天在學校學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剛唱了兩句就不唱了,突然跟我說該我唱了,我被兒子的突擊提問搞得措手不及,於是我就趕緊搜索關於這首詩的記憶,結果我卻始終想不起來下一句,我只能花言巧語的騙兒子說:“媽媽沒有上幼兒園,所以媽媽不知道下面兩句是什麼,請你教教我吧。”,於是他便很自豪的告訴我:“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回想一下我們在上學時候學的知識有多少都還給了老師,那也是我們起早貪黑一點一滴積累的啊,為什麼會忘記的這麼徹底呢?在美國作家拉塞爾•L•阿剋夫與丹尼爾•格林伯的《翻轉式學習》一書裡提到,針對這種工業化的學習,每個人都是反抗者,反抗的方法就是遺忘。

作為教師,把情緒帶入課堂對嗎?看古今中外的大咖們怎麼說教育

翻轉式學習,就是一個人主動地想做一些事,在學習上孩子有了主動性,他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會遠超我們的想象;在課堂上,老師把一味生硬地教變成讓孩子主動的學,讓他們對探索知識充滿激情,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學會的決心,讓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應該就是最理想的教育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