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開始注重養生,“保溫杯裡泡枸杞”

都是基本操作,隨著大家對中醫態度的轉變,很多人都開始利用中藥來調節自己的身體狀態,中醫文化也越來越年輕化,其實這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風潮,就連外國人都開始嘗試去了解中醫文化。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不過在二十多年前還不是這樣的場景,2001年上映的電影《刮痧》是一部揭示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的經典影片,主要反映了20世紀末中美文化交流中面臨的典型困境。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能還不會考慮到那些問題。

《刮痧》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電影是由鄭曉龍導演拍攝,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講述一個華裔家庭在美國所經歷的文化衝擊和文化差異,梁家輝飾演的許大同和蔣雯麗飾演的簡寧是一對來美國8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在外人看來非常羨慕的三口之家,他們5歲的兒子丹尼斯很懂事聽話。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隨著中國爺爺的到來,一家人的生活才開始發生轉變,一日丹尼斯肚子疼,爺爺因為看不懂英文的藥物說明,為了給孫子緩解疼痛,就給他做了傳統的刮痧。

後來,丹尼斯不小心磕破了額頭,醫生在給他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了他身上留有的刮痧痕跡,認為許大同夫妻對孩子實行了暴力,進而展開了一系列事情。

文化誤解

中國人和美國的社會,當這兩者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本身就有一種矛盾效果。

而當中國人進入到美國社會後會發生什麼呢?

電影一開始給觀眾展現的是一場頒獎典禮,不過在禮堂外聚集了一群示威者,他們在反對和示威以遊戲為主的頒獎典禮,在這裡中國式與美國式的矛盾就已經產生了,而爺爺為孫子刮痧只是一根導火索。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許大同的職業與遊戲設計有關,在被指控“虐待兒童”後,律師還指控許大同把中國傳統的英雄人物孫悟空設計到了一款暴力遊戲中,而孫悟空在外國人眼中就是一隻“頑劣粗魯的中國猴子”,律師暗示許大同崇拜暴力和暴力人物。

隨後,許大同怒不可遏,他認為自己設計的遊戲和自己的家庭毫無關係,對方不懂孫悟空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由於許大同在法庭上的暴怒,繼而導致了兒子繼續被福利院看護,為了儘快把兒子接回家,他決定和妻子分居,並從家裡搬了出來。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而許大同的父親知道事情經過後,對於在中國有2000多年曆史簡單無害的刮痧,在美國是違法的覺得很不可思議,決定離開美國回到中國……
其實這部電影讓很多中國人看了非常氣憤,很多人和影片中的許大同一樣,認為孫悟空是個善良有正義感的英雄,代表的是我們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在一種文化中,人們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折射並代表了給文化裡大多數人的性格,因此,瞭解英雄的性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整個民族性格。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電影中多次提到孫悟空,在中國人眼中他勇敢正直、愛憎分明,是中國人民飽受封建壓迫時奮起反抗的典型代表人物,但是在美國聽證會上,這個中國式英雄卻被美國律師描述為大鬧天宮、偷蟠桃、盜仙丹的危險分子,最後這場聽證會上關於孫悟空的激烈辯論以許大同的一句:“你對中國文化一竅不通”宣告結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美文化之間的誤解遠沒有結束。

文化差異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文化與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世界是個多元化的世界,當東西文化相遇時,對於某個文化現象,換位思考,我們能做出是非判斷麼?

在美國人看來,中國人打孩子,嚴厲的教育就是虐待兒童的表現,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也是犯法的,其實這並不是沒事找事,只能說明美國的法律考慮的比較周全。但“刮痧”在中國盛行2000多年,可就是因為在美國沒有找到科學依據,就這樣被否定了,從而也打破了一個美好家庭,在陌生的文化環境中,我們幾千年來熟悉的文化傳統就這樣被人曲解,確實會讓人感到委屈和憋屈,特別是男主許大同在第二次聽證會上與原告律師爭辯的那一幕,讓人的心情也隨著男主的激動而激動。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在電影中,許大同去聽證會並沒有邀請擅長處理此種案件的家庭法律師,而是請了他的朋友版權法律師昆蘭,許大同還說過這樣的話:“你是最好的律師,又是我的好朋友,你不幫我誰幫我?我全靠你了!”

許大同的這些話真實地反映出中國人的處世觀。

可是昆蘭所受的教育是西方教育,他講就的不是情誼而是法律和事實,所以在最後看到許大同兒子背後淤青的照片,他的態度立馬轉變:“如果你把這個稱之為治療,我不知道什麼才叫虐待兒童。”之後昆蘭變成了對方的證人,還供出許大同當面打孩子的事實。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被朋友出賣後的許大同憤然辭職,辭職前他還和昆蘭有過交流:

  • 許大同:我把你當朋友你卻出賣我?怎麼還能指望我和你一起工作。
  • 昆蘭:我講了事實,你不該打孩子。
  • 許大同:我為什麼打他?為什麼?我自己的兒子,我打他是對你的尊重,給你面子,你懂嗎?
  • 昆蘭: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你打孩子是為了對我尊重?
  • 許大同:不可理喻!我再送你一句中國成語: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實中美差異在許大同和昆蘭身上也展現的淋漓盡致,最後許大同不得不選擇了放棄,接受了和妻子分居和孩子分離的判決結果,而昆蘭在親自體驗過刮痧後,得知了實情,積極的找尋證據並聯系兒童福利院,與警方進行交涉,最終還了許大同清白。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整個事件中所有的判決和依據就是事實和證據,這也是美國法制精神的核心所在。

文化衝突

在文化衝突中沒有所謂的獲勝方,只有在文化的融合中才能達到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電影以“刮痧”為藉口,展示了兩種文化之間的碰撞,有以昆蘭親自去體驗“刮痧”來達到兩種文化的融合,讓我們見證了一次文化碰撞、衝突與融合的過程。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推崇“三綱五常”。認為“父為子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棍棒之下出孝子”,只有父母嚴加管教,孩子才能出人頭地。所以電影一開始許大同讓兒子認錯,所以當著眾人的面教育了孩子,這在中國教育中是最常見的事情。

而西方社會講究人人平等,孩子的生命權屬於上帝而非父母,所以打罵和體罰孩子被視為一種輕蔑孩子人格、虐待兒童的行為。所以昆蘭才不會理解許大同的所作所為。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電影《刮痧》以小見大,利用刮痧來探討文化差異的問題,中國文化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所以非常重視過去,注重傳統和前人流傳下來的智慧,我們喜歡從過去的歷史中尋找經驗教訓來遵循現在的生活,這些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禮物,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東西。

在聽證會上,許大同像外國人解釋:“刮痧是傳統的中國療法……刮痧只是治療,常說的家庭療法……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幾千年來中醫認為人有七經八脈,就像無數小溪流入江河,江河又奔向大海,人體就像非常複雜但又看不見的生命網絡,就像計算機網絡一樣!人的氣發自丹田,又回到丹田,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些別說是美國的律師聽不懂了,不瞭解中醫的中國人可能也聽不懂。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所以影片最後,許大同和妻子簡寧開始教丹尼斯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這與電影開始他們家只用英文交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的就是在“刮痧”風波之後,一家子對從小培養下一代對文化差異的認知能力開始重視。

文化上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每個人都可以試著去了解你不懂的事物,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隔閡,消解誤會,推進交流,共創和諧交流的共贏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