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人們不禁要問:漢字的產生為何會使得“天雨粟,鬼夜哭”呢?唐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張彥遠解釋說:“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意思是:天地造化已不能隱藏其秘密了,所以上天被感動得下了一場粟雨;靈怪鬼魅已不能隱遁其形跡了,所以鬼魅被驚嚇得夜間大哭。由此可見古人對文字懷有極大的敬畏之心。

文字是傳承文明,記載歷史的工具。史書浩如煙海,記錄著人類歷史的滾滾紅塵:科技日益進步,石器、青銅、鐵器……文字漸行漸演,甲骨文、金文、篆書……朝代興衰更迭,商周、戰國、唐宋……英雄粉墨登場,荊軻、項羽、岳飛……若沒有文字留痕,我們怎知民族的步履、英雄的血路?

文字是心性舒展,情感流動的載體。《尚書·堯典》中記舜的話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人有喜怒哀懼憂,飽滿時噴薄而出,成詩而歌,成文而誦,心性得到滿足。閱讀佳作,品味文字綴成的美景,體會作者慷慨的、悲傷的、激動的、幽微的情感,雖未謀面,情感跨越時空,從文字中流淌著,千古知音藉著文字覓得,實在是千金難買。

文字是滋養心靈,外顯於貌的寶貝。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實在說的是。好書是最有效的美顏劑和化妝品,讀好書是最直接的美容術。好文章由一個個文字弘揚著真善美,讀久了內化於心,外顯於貌。畢淑敏說:“書女必淑女。”於是,讀著讀著,會蘊育出文靜嫻雅、文質彬彬、溫文爾雅這樣的氣質。這是那些豔麗庸俗的女子沒有辦法企及的。

文字的力量: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莫言的在諾貝爾獎晚宴的致辭中說到:“文字是人的光榮,也是上帝賦予人的權利。”

不過,文字的權利要善於運用。不可讓文字成為養私心或洩私憤的工具。

文字肩負著懲惡揚善的職能,可以針砭時弊,為時代發聲。所謂“文以載道”,說的就是文字具有承載自然之道的責任。像魯迅一樣的戰鬥文人,他們的文字是匕首,是火把,照亮了一個時代的黑暗,帶給人光明和方向。但是,如果文字用來養私心謀一己之利,就使文字墜入泥潭,與自私的心同淪落了。再如果這樣的文字持有者又有一定的圍觀人群,就很可怕了。比如鼓吹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方舟子,從與崔永元曠日持久的口水戰(也是一場食品安全的科普活動)中,老百姓越來越明白他的居心。又如《厚黑學》這樣的毒書,讓人看了滑向深坑都不自知。因此有人痛心疾呼:“讀好書!”壞的書,就是一顆最黑的心。那裡的文字,字字如鴆酒。

網絡時代,幾乎人人有麥克風和打字機,尋常百姓都可以對著網絡發聲。同樣,文字也成為普通民眾使用的溝通和發聲工具。您碼下的文字,起碼應該是真實的,文明的;不應該是扭曲和腥臭的。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網絡暴力頻出,使當事人及家庭輕者名譽受損,重者傷及性命。因為發佈者片面呈現,不做考證,圍觀者群起攻擊、人肉搜索,一時間網絡與現實群起之勢不可遏制,使文字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刀。還有的為個人發作情緒、排洩私憤,在網絡公開了一些矛盾。也許發佈者本人善於寫,而對方不一定會寫。這樣,只能聽得一方的聲音。這場文字仗使對方只有“被動挨打”的局面,明顯不公平的。如此,也是不合適的。

如若文字成為了一些人養私心或洩私憤的工具,實在是文字的悲哀。羅馬書寫道:“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裡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罵苦毒。”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文字無辜且寶貴,是人類的文明財富。用對了,營養自己,滋養別人。用錯了,害人害己。

每一位使用文字的人,存一顆敬畏文字的心,讓它的力量發生在傳承文明、記錄情感和滋養人心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