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

命運波瀾不定,世界變化萬端,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軌跡,也無從窺測命運的真相,只能改變自己,改變內心——內心的強大,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因此,我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年輕時"奮厲有當世志",而且自信"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但在神宗、哲宗兩朝黨爭中幾經起落,一生陷於無邊的災難之中。蘇軾對待歷時三十年的災難,總的態度是"隨緣自適"

縱然我竹杖芒鞋,也依然走得瀟灑從容

回到938年前的那個春天,是公元1082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蘇軾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寫下千古名篇《定風波》: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上片幾句,在這狂風驟雨之中,東坡竹杖芒鞋,頂著風雨,從容向前,而且是"輕勝馬"地前進。這種笑傲人生的灑脫和豪邁,那種風雨中我行我素、不畏困難的超然情懷,都濃縮在了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中。東坡以曠達的胸懷,充滿了豪放的氣概,將人生的獨到感悟寫了出來,讀來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爽。

而下片與上片的風雨對立,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情懷:大自然本就無常,風雨天晴不過是瞬間的事情,風雨總會過去,太陽也終將升起,自然如是,社會如是,朝堂自然也如是。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讀書讓人內心強大,是人一生的修行

蘇軾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內心只要足夠強大,外界的環境再糟糕,也不能影響他的心情。他們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反而活得高級又優雅。而讀書,則是讓人內心強大的最佳"催化劑",是人一生的修行。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古往今來,在學問和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讀書的:

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沒有隨身攜帶書籍,在簡陋的草棚裡,和兒子一起默書抄書,樂此不疲。

王陽明被貶龍場,本是毒瘴之地掙扎求生,他卻依然不忘研習《易經》。

曾國藩半生戎馬,行軍途中哪怕再忙,他也會抽時間看書。

如果你現在仍然還處於人生的低谷,就請你一邊舉起酒杯,一邊再讀一讀蘇東坡這首詞吧!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讀這本《蘇軾詞傳》,瞭解他的一生,也讀懂他的豁達。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

,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兩本書,僅需45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兩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