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要通知!2020年12月31日截止

燕趙都市報訊(記者呼延世聰)12月19日,記者從河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為進一步深化全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有效防範有限空間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災等重大安全風險,遏制有限空間作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省安委辦制定印發《全省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整治推進方案》。


健全有限空間安管制度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我省將對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菸草、商貿等工貿行業,以及礦山、化工、市政工程、物業管理、地下管網、汙水處理、電力、通信等行業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單位進行專項整治。


根據方案,將健全有限空間安全管理制度。對有限空間進行確認並登記建檔,完善有限空間名稱、地點、類型、危險因素、負責人等基本信息;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安全管理責任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和“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等作業現場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外包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對外協承包單位的安全管理。


完善有限空間安全設備


完善有限空間安全設備器材。按規定配備有限空間快速檢測設備、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應急通訊報警器材、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防護用品。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通風、檢測、照明、通訊設備要符合防爆要求。為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含檢測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呼吸防護用品。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並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


對於作業前的準備工作,方案要求做到“三個必須”,即必須制定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必須組織作業前培訓和應急演練,必須落實“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的要求,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作業過程中做到“五個必須”,即必須設置現場專職安全監護人員,必須在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必須採取強制通風措施,必須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或連續檢測,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和應急救援設備。


作業結束後,作業人員必須對作業現場進行清理,對因實施作業臨時移動或者拆除的設備設施進行恢復,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共同清點人數、工具等,確認無誤後方可撤離作業現場。


此外,方案要求生產經營單位要根據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