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仲由(公元前542-480年)字子路,又名季路,春秋時魯國卞邑人(今山東泗水東),小孔子九歲,為孔子主要弟子之一。


百里負米

仲由少時家貧,常與人傭耕,但天性純孝,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一次他外出做工,擔心家中無糧父母捱餓,於是就仗著自己年輕力大,不顧百里之遙揹著一袋米回家探望。此時二老正苦於無米下鍋,看到兒子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既高興又感動,隨將此事告知鄰里四舍,致使仲由孝名遠播。於是子路連同其百里負米的故事被後人收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

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仲由隨師周遊,愛好武術且為人豪爽,年輕時撩袍佩劍,四處行俠仗義。他曾對孔子無禮過,但孔子以禮教導他,子路就心悅誠服地拜孔子為師,並隨孔子周遊列國。

公元前四九六年,子路隨同孔子從衛國去陳國,途徑匡邑(今長垣境內)。在此之前,魯國人陽虎曾施暴於匡人。而孔子之相貌酷似陽虎,且說話也是魯國口音。因此,匡人將孔子誤認作陽虎,將孔子一行團團圍住,說什麼也不放他們過去。這時子路心頭火起,手執長矛,跳下牛車就要與匡人拼命。孔子急忙攔住他,然後平靜地說:“我們與匡人無冤無仇,他們為何要加害於我?只不過是他們不明就裡,缺少教化,將我誤認作惡人陽虎。”說罷一邊命弟子顏回前去說明情況並同匡人協商,一邊命子路取出琴來。孔子安坐撫琴,眾弟子和之,三闕告終,匡人自散去大半。

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子路

一次,孔子與隨行弟子再次來到蒲邑(今長垣境內),在邑北十里處的崗村被大雨所阻,無奈只得到鄰近的一農戶家中避雨。誰知雨越下越大,師徒們只得暫住下來,並在此講學七日。一天,孔子與子路、冉有、曾皙、公西華四弟子圍坐在一起閒聊。孔子說:“假如有人瞭解你們,要任用你們,你們按照各自的志向,談談打算怎麼做。”子路第一個站起來說:“給我一個千乘之國,哪怕是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到侵擾,或易遭災荒,但只要給我三年時間,我就可以使人勇敢,並且懂得做人的道理,軍隊也能戰無不勝。”夫子笑而不答。由此可以看出,子路是一個有遠大志向且對政治特別感興趣的人。


子路治蒲

公元前四八七年,子路被衛國聘為蒲邑宰,此為長垣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首任縣令。上任前,他請教於孔子:“如何才能把蒲邑治理好?”孔子告訴他:“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對人必恭必敬,可以攝服勇氣;行政寬和正大,可以折服剛強;愛眾而恕,可以使民勤勞;斷獄明察,可以抑制奸邪。如果是這樣,治民有什麼難處呢!”

子路做了蒲邑宰,勤政愛民,親自視察全邑區域。很多地方地勢低窪,遇到久雨,田中積水很深,農作物被水淹死,造成水災。常常是莊稼顆粒無收。歷屆邑宰,對此漠不關心。他們荒疏水利工程,等到造成了水災,農民鬧饑荒,才請賑救濟。非但農民受苦,並且公家的稅賦也收不到。子路召集鄉民代表開座談會,拿出了興修水利工程的方案。對於淺溝小渠,加深加闊;沒有溝渠的地方,重新開挖河道;大的河道設一閘門,可以隨時啟閉。工程方案議定之後,分段派各地少壯鄉民開挖,派老者指導監督。不給工錢,只給飯食。由於工程很大,耗資很多,子路為促使各富戶認捐,首先捐廉,每人每日給一簞食,一壺漿。子路治蒲三年,大見成效,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今城西北的文明渠,就是當年子路率領民眾開挖的河道,至今仍發揮著作用。

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文明渠

後來孔子過蒲邑,入境對子路三稱其善。子貢問之,孔子曰:“入其境,田疇盡易,草萊甚闢,溝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閒,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

長垣民眾為紀念子路的功德,先後在南街、北街修建有子路專祠。在城東有子路墳。在新建的仿古商業街北口西側,立有高大的漢白玉先賢仲子像。

子路結纓

公元前四八零年,子路治蒲離任後,被衛大夫孔悝用為家臣,守戚城(今河南濮陽北)。是年,子路在衛國貴族內訌中死於孔悝之難。

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事情的起因和經過是:公元前四九三年,衛靈公歸天, 逃往晉國的衛太子蒯輒繼位,史稱衛出公。衛出公當了國君後,自己不理政事,把大權交給其表兄孔悝掌控。公元前四八零年臘月,出公之父蒯聵聯合孔姬將孔悝劫持,子路知道後急入城相救。至戚城臺下大呼孔悝,孔悝藏而不敢應。於是,子路就縱火焚臺。蒯聵害怕,急令兵士用石頭往下砸,又令家將盂厭迎戰子路。子路身被刺傷數處,並被砍斷其頭盔上的冠纓。面對死亡,子路慷慨說道:“君子死,冠不免。”隨掙扎坐起,整其衣冠,結其冠纓,壯烈而死。後人有詩讚曰:“舉火焚臺戰戚城,但憑忠勇報主公。君子縱死冠不免,留得結纓豪氣雄。”

長垣古代名人:仲,由

長垣子路墓祠


附:古代歌頌子路詩詞:

李符清 嘉慶八年知州

謁仲夫子墓

食祿焉逃難

高賢此結纓

一杯墳在蒲

千載氣為城

古鬱松楸色

悲涼鳥雀聲

我司俎豆事

瞻拜敬心生

登古蒲城作

落日催歸騎

停鞭上蒲城

此時猶雉堞

當日最刀兵

外圍蓋茅藜

高臺感結纓

我因城邑志

訪古動遙情

張同堂 清咸豐年間舉人

謁仲子墓

浩氣行行鎮蒲城

墓門展拜尚如生

千秋俎豆臨周道

萬古琴書晉衛兵

俗美仍留蒲邑化

碑殘莫考漢家評

蒼松翠柏凌風雨

猶作當年劍佩聲

錄自宋廣民主編 《長垣古代名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