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金庸走了!那個曾笑稱自己“我都死了20多回”的金庸,這次是真的走了。

10月30日,各大頭條新聞,都報道了“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


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他的去世,意味著一代華語文壇的傳奇就此謝幕。

許多人嘆“屬於我們的武俠時代正式結束了”,許多人哀“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成絕唱;許多人願“江湖已遠俠義永存”!

可金庸,不僅是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更是“千古以來以文致富的第一人”。

1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倚天屠龍記》


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金庸從1955年開始至1970年代封筆,總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連起來是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知乎上有人粗略統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可謂小說界“中國第一IP”。

如果按照10%的版稅,平均一本收入1塊錢,這些收入可能也是上億。

據媒體報道,周星馳當年拍《功夫》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小龍女”的人物名,僅僅用一下這個名字,周星馳就付給了金庸6萬元的知識版權費。

再想想“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金庸流傳。”,金庸能賺多少錢?光想想就很激動了。

就這,還不是金庸的主要收入來源。

2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香港作家冷夏所寫的《文壇俠聖----金庸傳》介紹,金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他的《明報》。

1959年《明報》創辦時,資本僅10萬元港幣。到《明報》1991年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佔六成。1992年《明報》的年利潤達到一億港幣。

而按照香港1992年的數據,當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百富榜第64位。

除了《明報》外,金庸創辦了多家報紙,包括《新明日報》、《武俠與歷史》、《明報晚報》、《財經日報》等,而後,業務進一步多元化,涉及出版、旅遊等業務。

金庸後來他1億多把明報公司賣了,退隱江湖了。雖然人不在江湖,但江湖總流傳著他的傳說。

比如捐贈,他向北京大學一次性捐款1004萬元人民幣;花費1400萬人民幣在杭州建造“雲松書舍”,沒住,捐出去了;曾給香港中文大學捐款1000萬港幣……

這筆筆算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毫無疑問,金庸不僅是一個文化人,也是一個有錢人。

3

“人生,就要大鬧一場,悄然而去。 ”——金庸

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金庸先生成就很高,是超級IP,也獲得了很多的財富,但金錢並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金庸的武俠小說及年輕時候的辦報,為我們華人社會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財富,遠超金錢那些數字。

眾所周知,金庸在我們特殊年代寫的武俠小說中,不僅小說本身好,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還有對當時一些事情的諷刺。

在當時資本主義的香港,金庸做到了一個文人的通俗、嚴肅和家國情懷的很好融合。

他的武俠小說,既繼承了我國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又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因為他良好的家世和教育,他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領域都有研究,所以他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

作為一名優秀學者,這或許沒什麼了不起,但作為一個武俠小說作家,這就厲害了,所以才成就了超級IP。

政論家、報人,這方面的成就也自不用說。

金庸大俠遠去,除了武俠經典,他的財富江湖同樣充滿傳奇

因為是超級複合型人才,金庸在我國大陸受到了鄧小平等多位領導人的厚愛。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前,也曾專程赴港約見他。

《明報》的成功,更是讓這份報紙成為了香港乃至東南亞一帶,家喻戶曉的刊物,並拓展了很多出版物和其他業務。

一個文化人,在那個年代實現了商業和文化出版的完美結合。說他是那時中國版的默多克,並不為過。

而今斯人已逝,武林再無盟主,世間只餘傳奇。

山高水長,江湖路遠,願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