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4個症狀,怕是已"躺中"肛瘻,肛瘻不做手術可以自愈嗎

肛瘻是肛腸外科三大疾病之一,肛瘻是由於肛周膿腫破潰以後而形成的一個疾病。

外國人比中國人易患肛瘻。數據顯示,我國患肛瘻的人群占人口總數的3~5%。而國際上的發病率達到8%。

出現這4個症狀,怕是已

出現這4個症狀,已被肛瘻"獨寵"

第一:肛門瘙癢。肛門部的皮膚,因為反覆流出的膿液或者其他的排出物刺激,膿液不斷的刺激肛周皮膚,常常會導致皮膚瘙癢,肛門周圍潮溼不適,皮膚變色,甚致形成肛周溼疹。

第二:疼痛。瘻管比較通暢沒有炎症的時候,一般不疼痛,只有肛門局部略有腫脹感,行走的時候會加重,如果外口封閉瘻管內積存膿液引流不暢,則會導致疼痛加重,或者是排便的時候疼痛加重。

第三:排膿。排膿是肛瘻的早期主要症狀,一般來說新生的瘻管流膿比較多,濃汁黏稠,味臭。如果瘻管時間比較久,排膿就會比較少,甚至稀淡如水;如果膿液量增加,可能出現了新的瘻管。

第四:硬結或者瘢痕。瘻管璧以及瘻管反覆刺激,會導致纖維組織增生,在管壁和瘻口形成堅韌的集體組織。

出現這4個症狀,怕是已

肛瘻不做手術行嗎?可以自愈嗎

肛瘻有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內口,瘻管和外口。瘻管是比較堅硬的結締組織,藥物治療是無效的,而內口處於直腸,經常受細菌的感染,癒合是很困難的,因此說肛瘻的治療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是無效的。

另外,肛瘻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覆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

治療原則是將瘻管切開,形成敞開的創面,促使癒合。手術方式很多,手術應根據內口位置的高低、瘻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來選擇。手術的關鍵是儘量減少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防止肛門失禁,同時避免肛瘻的復發。

1.瘻管切開術

是將瘻管全部切開開放,靠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癒合的方法。適用於低位肛瘻,因瘻管在外括約肌深部以下,切開後只損傷外括約肌皮下部和淺部,不會出現術後肛門失禁。

出現這4個症狀,怕是已

2.掛線療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瘻的方法。此法還具有操作簡單、出血少、換藥方便,在橡皮筋脫落前不會發生皮膚切口黏合等優點。

3.肛瘻切除術

切開瘻管並將瘻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組織,創面不予縫合;若創面較大,可部分縫合,部分敞開,填入油紗布,使創面由底向外生長至癒合。適用於低位單純性肛瘻。

同時應注意:肛瘻術後傷口敷料更換的好壞,是保證手術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問題。

肛瘻的2個常識

1、建立正常的膳食習慣

因肛瘻的發生與溼熱有關,對於油膩飲食,可以內生溼熱,所以不宜多吃。應多吃清淡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豆、蘿蔔、冬瓜等新鮮蔬菜、水果。對經久不愈的肛瘻多為虛證,飲食上多吃含蛋白質類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出現這4個症狀,怕是已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