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早在中国自孔子创造儒家学说,在汉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便统治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之久,这种封建更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

在古代的中国,女人甚至是不能够轻易的抛头露面的,当时的礼教对女子的束缚,迫使女人们泯灭天性,并安守于闺阁之中。而一切认真的研究,则更不是女人们所可以插足的领域。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也仍然会有许多杰出的女性。就例如,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来邳州的一位小才女——王贞仪,她便是这些杰出女性其中的代表人物。

她被称为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只活了29岁,却惊艳了世界200多年!下面便来讲讲她的故事。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王贞仪,字德卿,她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祖父王者辅曾任宣化知府,精通数学,主修过府志。而其父王锡深则是屡试未第,精医学。她的祖父曾因受牵连被贬滴去吉林戍边。

这位才女她不仅涉文史,好诗赋,工绘画,而且还善骑射,喜天文,精数学,懂气象,通医术,堪称是世间一位奇女子。

在她十一岁时就跟随在祖父身边,并且由于其自幼好学,且深居简出,并习诗与祖父学算。有时祖父兴致一来,还带她到山间骑马射猎,以此培养她的勇敢和意志,而她也乐在其中。所以,小小年纪的贞仪很早就出落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

在王贞仪29岁的短暂一生中,曾做了大量的科学工作。现存有《岁差日至辨疑》、《地圆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月食解》以及《德风亭初集》等。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在十九岁那年,王贞仪因对月食的原因不解,竟然终日手捧着张衡所写的《灵宪》一书冥思苦想。而在元宵夜大摆花灯的时候,王贞仪忽然从门厅迎面所挂着的镜子里,所映射出了吊灯的半影而得到启示,于是她立即着手试验,在经过系一番推敲之后,她竟然顿悟了月食的道理。

并且,她还在《地圆论》中说,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因此远看别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该倾倒,实际都不倒,难道不是因为各地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吗?

她的意思就是,人们生活在地球,是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之中,而对于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其脚下都是地。以此,王贞仪正确地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是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的。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可贵的认识。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南京藏书家朱诸曾为王贞仪的《德风亭集》写跋中说:“德卿于书,无所不窥,工诗古人辞,尤精天算,贯通中西。自古才女如谢道蕴、左芬之属能为诗矣,未闻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续汉史矣,宋宣文传周官矣,未闻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谓彤管之杓魁青闺之收并乎?”

然而,同任何科学家一样,王贞仪在科学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且跟绝大部分的科学家不同,王贞仪还有另外的一个身份,那便是女性。

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以及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些封建的卫道士嘲笑地说,女孩子的正当职业应该是酒食缝纫,而不应以文史翰墨为事。最后,甚至还攻击她从事科学是想青史留名。但是,王贞仪从小便培养的反叛精神,使她没有为此屈服。她据理驳斥,并坚持为科学开辟道路。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她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她顽强地顶住封建礼教的重压,并且不屈不挠地进行着科学研究。王贞仪与封建伦理的抗争,在她的不少诗文和书信中都有出现。因此,她简直就是一面从事科学研究,而另一面则是为了妇女的地位而呼号。

清代的著名学者钱大昕,称王贞仪是“班昭之后,一人而已”。

作为清代杰出的女科学家,王贞仪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当时的女子毋庸置疑的会受到更多的压迫以及岐视,然而她却始终独树一帜,并且大胆的提倡男女平等,她热心的传播科学知识,她那才华横溢却又英年早逝的传奇人生,惊艳了世界长达200多年,至今也常常为后人所赞颂不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