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淺淺湖光山水色,脈脈斜暉映晚霞。這是我如詩如畫的家鄉——雲合鎮。20餘載春夏秋冬,暮去朝來,我在這裡成長。20餘載記憶,20餘載歡聲笑語,20餘載音容笑貌……如今想來,竟恍如昨日。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雖然,我現在居住地和戶口所在地都已不在這個小鎮,但使我心醉神迷的卻依然是這裡的故鄉故土。在外工作的近30年中,去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秀色,拿來一比,或奇或雅,或宏偉或古老,都比家鄉有特色。只是步履間總少了一種味道,謀奪不了心中的那塊地方——雲合!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什麼古街、老屋、傢俱、炊煙、父母、兄妹、老友、往事、趣聞……難以忘卻的是幸福、痛苦、懊惱、充實、空虛、神秘、無奈;一粒種、一塊地、一段河、一棵樹、一朵花、一杯茶、一縷煙、一頓飯、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讓遊子銘記在心,咀嚼一生,時而傷感潸然。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復一年跟著時間走,演繹著歲月的輪迴,雖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幾多寒酸,幾多愁,但也歲月靜好,現實安穩。回家的生活是極為舒服的。親人親事,鄰里見著了,總免不了關懷幾句。農村人淳樸,十里八鄉都認識,有血緣沒血緣的,都是大姑大媽、叔叔伯伯,沒有例外,因為“四川人,竹根親,理來理去理不清”。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記憶特別清晰的還有桔子成熟的9-10月份,露珠在綠葉上含情脈脈的輕語著,放眼望去,一片碩果金黃,彷彿有數不完的小燈籠在微風中甜甜的歡笑,樹跺兒也被壓彎了腰。

生於山丘,極小的時候便不再拘謹爬上樹梢,摘桔子吃了;好大好甜好香好新鮮的味道啊,彷彿置身於天堂,品著蟠桃。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在雲合,還有一條每天上下學都要必經的5華里小路,如今雖佈滿歲月的塵埃,但到處都散落著我的記憶,我一邊走在路上,一邊拾撿著,雖然時間很久了,但是還是可以隔著這年華,打撈已久的記憶,記憶的馨香,飄散在靈魂深處,仍舊是那麼的難以釋懷,就像這條路,不知留下了多少年輕的身影,重疊了多少共同的記憶。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在雲合,看露珠滴落,聽鳥兒啼叫。晨光方才微微于山間灑落,村裡人家便漸漸亮起明燈點點,響起穠穠細語。當第一聲私語竊竊,一剎那,這座依山傍水的村落便彷彿完成了從沉睡走向甦醒的儀式,從遠古走向現實的歷程。最先出門的,是辛勞的村民:趁著晨光熹微,先將這一日家中牲畜所需的口糧準備好。然後,才是那成群結伴去上學的孩子們。童言稚語,打鬧追逐,無端令過往行人會心一笑。每每有人在路上相遇,都會操著一口方言向對方問好。若有關係好的,還會天南地北地聊上幾句,嘮一點家常,內容並不拘什麼。這平凡而又辛勞的一天彷彿找到了趣味,興致盎然。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在成都市鑫中天農業公司的參與建設下,家鄉雲合鎮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處處是特色。走進雲橋社區的乾淨舒適的農民聚居點,一幅幅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美麗畫卷展現在眼前,一排排高樓拔地而起,整潔有序,淡黃色樓盤與大地相宜,配套完善,裝修典雅。不僅讓鄉村變得更美麗,更盤活了農村的旅遊經濟,吸引了大成都周邊不少文人騷客對雲合小鎮也是情有獨鍾,分別以詩歌、散文、辭賦等形式從不同角度闡發了雲合小鎮的風物人情、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娓娓道來,似春風拂面,令人耳目一新。這些作品,既有講述了先賢的基本道德操行,堪為後人所垂範;又向世人展示了祖先溫文爾雅、純樸善良的形象和氣質和雲合小鎮明天更美好的遠景藍圖。

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雲合小鎮

尤其是由成都市優秀企業家、成都市鑫中天退役軍人創業園負責人、成都市鑫中天農業公司董事長鬍德見於2016年發起的《高手在民間》文藝大獎賽,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特別的親情感和親近感,是勾起村民鄉愁記憶,激發村民戀鄉之情的重要載體。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充分肯定與高度讚揚。無“特色”,不“小鎮”城與鄉的詩意結合——盡在我的家鄉——雲合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