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供销 文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时值改革开放,准备在镇上开家个体书店经营,经过选址,和当地领导协商,那年春节过后准备盖房开工。刚开过年,父亲告知附近康桥供销社缺人手,让我去上班,属于临时副业工,月工资38元,当时供销社主任是本村人,和父亲关系很好,介绍我到文具门市部上班。本来雄心勃勃,要开书店,现在到这里上班,正好有书看,“磕睡碰着枕头了”,也卖书,就高高兴兴到单位报到上班了,成为一名供销社职工,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营业员。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这是石川河畔一个古镇一康桥,河水从这里拐个弯向南流去,滔滔不绝流入渭河,那时石川河水清澈见底,河畔草嫩花开,时常有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夏天晚上有人下河洗澡,游泳,我们几个年轻人也去过几次,泡在清凉的河水中,冲去一天的疲惫,回到宿舍再用清水擦洗,舒服极了。当时还根据此景创作了一首现代诗:

.

  《河边,洗衣的姑娘》(石川河抒情诗)

.

还记得傍晚的河边么

还记得河边洗衣的姑娘么

.

哗啦啦的水流

搅碎了瑰丽的晚霞

嘻嘻哈哈的笑骂

在河川里飘荡

放牛娃的光屁股

会惹出一串浪花

从昨晚的电影

谈到身边的小妹

说那个上大学的缺德鬼

咱就不该爱

又狠狠搓手上的衣服

石川河也沉默了

.

突然谁引出一句笑话

谈到红红的游泳衣

咱也该洗个澡

不比城里姑娘差

一块石子溅起一朵水花

满河的不满对准走来的小伙

让他永远找不到媳妇

咱谁也不许爱他

骂得最凶的那一个

却把脉脉的眼神递送

.

还记得傍晚的河边么

还记得河边洗衣的姑娘么

1985.6.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我和孙大姐在文具门市部上班,除过零售,还负责全乡十一个中小学校的课本发售工作。那时明码标价,书本文具都很便宜,一枝元珠笔芯0.11元,好几年价格一直没变,厚厚一本书一两块钱,小人书都是几毛钱一本。有书看了,有时间了,工作一忙,渐渐把两大爱好丢到了脑后,写作和书法。当时在村里,我和乡里几位爱好文学的作者创办了一本油印刊物《石榴花》,我负责编辑,刻板,油印,插图都是我设计制作,出了七八期,里边有故事传说,快板,诗歌,小说,模仿那些大刊物,深受文学爱好者喜爱。而这时由于工作忙碌,放弃了这个爱好,写了一些所谓的诗,渐渐就被工作代替了,搁置了整整三十年。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供销社的工作忙碌而有绪,八小时站柜台,有时晚上开会学习,剩下的时间读书看电视,在会议室,好多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消磨时间,有时下下象棋,打会扑克。这期间,我通读了好些名著,只是写作没跟上,到后期,供销社破产,个人经营,我买断了文具门市部,初期经营文体用品,图书销售,后来开始经营小家电,大家电,逐步实现专营电器,规模越来越大,在我们当地渐渐有了信誉,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说到供销社时代,最初能站在柜台里边,是一种荣耀,殊不知站柜台,一天八小时下来,特别是逢集会的日子,那个累,睡一晚都缓不过劲,遇上月底盘点,更别提多累了,往往帐上几分钱的差别,找来找去,算来算去,那时用的是算盘,手指都不听使唤了,直到帐面平衡,才歇口气,幸亏我高中毕业,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适应了当时的财会制度,尽量不出现差错,得到会计和领导的赞扬,好些年都提前完成销售任务,成为单位和区里的先进工作者。

  最轻松热闹的供销社时代,是街道办展销会的日子,这期间剧院有省剧团的演出,来好些名角,有些演员就住在我们宿舍隔壁会议室,听他们叽叽喳喳热闹的聊天,有时还唱段戏,歌曲,和我们在一个水池洗脸刷牙,好羡慕他们,就是没机会聊天,白天我们上班,晚上和中午他们都有演出,早上那点时间根本搭不上话,也没相机,和他们合影的机会都没有,成为当时最大的遗憾。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那时供应紧张,物资奇缺,好些货物凭票购买,如纸烟,火柴,白糖等,有时为了一次供应,在商店门口排好长队,顾客挤成一堆,往往有些人还买不到,不象现在,什么都不缺。曾经有一年春节,为了多买五包金丝猴烟,找领导批条,才能买到。

  供销社生意好做,只要货源充足,逢会必大卖,比平时多好几倍销售量,虽说忙碌,总盼逢集,每个柜台员工们都很高兴。商品价格按一定比例定价,明码标价,基本不搞价,这个阶段维持了好几年,直到后来物价上涨,才渐渐放开价格,有了砍价的余地,生意愈来愈不好做。

  到了九十年代,逐渐放松了供销体制,由承包转个体经营,只交门面费,收入全归自己,就如同村里土地到户一样,提高了积极性,大家整天忙忙碌碌,进货销售一条龙服务,搞活了经济,逐渐扩大了销售规模,也脱离了供销体制,完全自主经营,实现了个体经济的繁荣,赚足了辛苦钱。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直到两千年新纪元,我彻底摆脱了供销社的束缚,搬离供销社,在新街道重新盖房开店,专营家用电器,放开手脚,在广阔天地大展宏图,凭借诚信经营忠诚用户的信条,在周边地区树立了良好信誉,开拓市场,赢得用户,走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一久,还是想起过去,时常梦见老供销时代,梦起那间综合门市部,梦见曾经住了二十多年的宿舍楼,梦见多年不见的老职工,他们的音容笑貌,清晰地在我的记忆中出现,令我感慨万千。

梦回供销      文/张琼(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