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有兩種動物象徵著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風、霧,平等又相互對立,它們就是

短尾貓郊狼。在印第安部落莫哈維人(Mohave)的文化裡,夢到短尾貓有著特殊的意義,能賦予人力量、狩獵技巧和財富。因此短尾貓相比其他動物更有敬畏感。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當然,這個短尾貓不是日本短尾貓,而是一種優雅而隱秘,穩居北美大陸食物鏈第二梯隊的兇猛中型食肉猛獸。至於該如何形容它在貓科動物中的地位呢,總的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叫“猞猁”的短尾貓,短尾貓:我尾巴是最長的!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貓、赤猞猁、美國山貓,屬於貓亞科猞猁屬動物,是北美大陸上分佈最廣的、數量最多的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佈在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以及整個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除外)地區,能生存在從加拿大針葉林到佛羅里達沼澤地及墨西哥荒漠在內的各種生態環境。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短尾貓體型矮壯結實,體長大約有72cm-98cm,尾長10-18釐米(雖稱短尾貓,但就身體比例而言,其尾巴的長度遠遠超過猞猁屬其他成員)。體重大概是家貓的2倍左右,雌雄成年個體平均體重分別為6.8和9.6千克,雄性最大個體可超過15千克(現記載的最大體重是1984年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捕獲的一隻體重22.2千克的個體)。

  從外形上看,短尾貓的毛色從淺灰到紅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顏色通常較深,但轉入腹部後毛色逐漸變淺,但都鑲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點,毛茸茸的短尾巴上還點綴著一些深色的環狀斑紋,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

  短尾猞猁天團四大成員,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猞猁屬其他動物都不會用猞猁泛稱,如短尾貓、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但是如果將這4大猞猁擺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快速區分開來麼?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地域:短尾貓和加拿大猞猁分佈在北美地區,一南一北,有重疊;伊比利亞猞猁目前歸屬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歐亞猞猁分佈較廣,但和伊比利亞猞猁沒有重疊。

  體型:歐亞猞猁是猞猁天團中體型最大的,短尾貓是猞猁屬中體型最小的。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相差無幾。

  外表:加拿大猞猁看起來比較胖,有超厚的雪地靴(腳掌最大);伊比利亞猞猁身上斑點顏色最深、黑幫老大一樣的絡腮鬍;短尾貓的面孔看起來和家貓差不多。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歐亞猞猁。

  戰力值:歐亞猞猁>短尾貓>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墊底,在冬季時會被小几倍的漁貂襲殺,而短尾貓則是漁貂天敵中的主力軍,位列“北美四大凶獸(美洲獅、灰狼、郊狼、短尾貓)”。

  北美猛獸美食家,河吃鮭魚,路殺騾鹿,海捕鯊魚!

  加拿大猞猁最愛的食物是雪靴兔,為了吃雪兔,還把自己身體特化了,真是愛得深沉呀。雖然短尾貓也愛吃雪兔,但相對靈活多了。只要是肉,它幾乎都吃,屬於雜食動物。短尾貓是

游泳健將兼爬樹高手,所以能以捕到的任何動物為食,包括齧齒類動物、鳥類、小型哺乳動物、蛙類、爬行動物、家畜甚至腐肉等等,可謂是吃遍整個北美地區。簡而言之,適應環境能力超強,遇啥吃啥,不挑食!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短尾貓個頭不算大,但對於比它體型大的有蹄類動物來說仍然是危險的殺手。尤其是鹿,一旦它們停下來靜立歇息一會兒,碰到有短尾貓在附近,就有可能遭遇危險。尤其短尾貓衝刺的最高速度約55公里/小時,殺招轉瞬即至。不論圖片還是視頻,都有記錄了短尾貓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偶蹄目動物。

  舉個例子: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一隻短尾貓襲擊一隻鹿,緊緊咬住鹿的脖子不放。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在2015年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條公路上,一隻短尾貓竟然在捕殺一頭約70公斤的黑尾鹿。面對過路司機的拍攝,短尾貓沒有表現出對人類圍觀者的恐懼。而且有研究資料顯示,似乎某些地方的短尾貓已經成為‘

獵鹿專家’,其中包括成年的白尾鹿,而不僅僅是幼鹿!如西弗吉尼亞州的短尾貓種群,其胃內容物中最常見的獵物是白尾鹿。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在2015年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維羅海灘,發現一隻短尾貓(bobcat)在海中獵食,而它的獵物竟然是一條鯊魚。

  此外短尾貓會根據氣候來調整自己的活動行程表。一般情況下,它們在日落前三小時開始出發捕獵,直至午夜時分回去睡覺,接著會再次在黎明前至日出後三小時,接著早晨回去睡覺。但到了冬季,它們會調整生物鐘,白天花更多時間捕獵,晚上儘量多休息。

  結語:

  短尾貓不是北美大陸食物鏈頂端掠食者,但很少被其他掠食動物捕殺的現象,算是總體上沒有天敵(美洲獅和灰狼偶有殺戮,但很少。在其生態位上,郊狼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資源競爭,郊狼殺死短尾貓但不食用)。觀察發現,由於郊狼的體型比短尾貓大得多,尤其是面對多隻郊狼的圍攻,會給處於空曠地帶的雌性短尾貓及幼崽造成傷亡。若郊狼在數量沒有明顯優勢(2對1、1對1),短尾貓會毫不猶豫先發起襲擊,打不過就爬上樹。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目前短尾貓的種群數量是無危的。不過近年來,美國南部像佛羅里達沼澤地區的短尾貓數量銳減。但這個銳減不是出現大規模死亡,而是短尾貓被迫離開了這裡。主要原因是自2000年來,佛州緬甸蟒的泛濫吞噬了短尾貓賴以生存的動物,包括兔子、浣熊和齧齒動物。在2003年至2011年期間,大沼澤地區發現短尾貓的數量下降了87.5%,而且已有2次在安樂死的蟒蛇體內發現短尾貓屍體。

  短尾貓:戰略性撤離,不用大驚小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