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有两种动物象征着大自然的强大力量风、雾,平等又相互对立,它们就是

短尾猫郊狼。在印第安部落莫哈维人(Mohave)的文化里,梦到短尾猫有着特殊的意义,能赋予人力量、狩猎技巧和财富。因此短尾猫相比其他动物更有敬畏感。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当然,这个短尾猫不是日本短尾猫,而是一种优雅而隐秘,稳居北美大陆食物链第二梯队的凶猛中型食肉猛兽。至于该如何形容它在猫科动物中的地位呢,总的来说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叫“猞猁”的短尾猫,短尾猫:我尾巴是最长的!

  短尾猫(学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猫、赤猞猁、美国山猫,属于猫亚科猞猁属动物,是北美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数量最多的猫科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以及整个美国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除外)地区,能生存在从加拿大针叶林到佛罗里达沼泽地及墨西哥荒漠在内的各种生态环境。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短尾猫体型矮壮结实,体长大约有72cm-98cm,尾长10-18厘米(虽称短尾猫,但就身体比例而言,其尾巴的长度远远超过猞猁属其他成员)。体重大概是家猫的2倍左右,雌雄成年个体平均体重分别为6.8和9.6千克,雄性最大个体可超过15千克(现记载的最大体重是1984年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捕获的一只体重22.2千克的个体)。

  从外形上看,短尾猫的毛色从浅灰到红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颜色通常较深,但转入腹部后毛色逐渐变浅,但都镶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点,毛茸茸的短尾巴上还点缀着一些深色的环状斑纹,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

  短尾猞猁天团四大成员,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欧亚猞猁,猞猁属其他动物都不会用猞猁泛称,如短尾猫、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但是如果将这4大猞猁摆在你的面前,你还能快速区分开来么?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地域:短尾猫和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北美地区,一南一北,有重叠;伊比利亚猞猁目前归属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欧亚猞猁分布较广,但和伊比利亚猞猁没有重叠。

  体型:欧亚猞猁是猞猁天团中体型最大的,短尾猫是猞猁属中体型最小的。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亚猞猁相差无几。

  外表:加拿大猞猁看起来比较胖,有超厚的雪地靴(脚掌最大);伊比利亚猞猁身上斑点颜色最深、黑帮老大一样的络腮胡;短尾猫的面孔看起来和家猫差不多。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欧亚猞猁。

  战力值:欧亚猞猁>短尾猫>伊比利亚猞猁>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垫底,在冬季时会被小几倍的渔貂袭杀,而短尾猫则是渔貂天敌中的主力军,位列“北美四大凶兽(美洲狮、灰狼、郊狼、短尾猫)”。

  北美猛兽美食家,河吃鲑鱼,路杀骡鹿,海捕鲨鱼!

  加拿大猞猁最爱的食物是雪靴兔,为了吃雪兔,还把自己身体特化了,真是爱得深沉呀。虽然短尾猫也爱吃雪兔,但相对灵活多了。只要是肉,它几乎都吃,属于杂食动物。短尾猫是

游泳健将兼爬树高手,所以能以捕到的任何动物为食,包括啮齿类动物、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蛙类、爬行动物、家畜甚至腐肉等等,可谓是吃遍整个北美地区。简而言之,适应环境能力超强,遇啥吃啥,不挑食!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短尾猫个头不算大,但对于比它体型大的有蹄类动物来说仍然是危险的杀手。尤其是鹿,一旦它们停下来静立歇息一会儿,碰到有短尾猫在附近,就有可能遭遇危险。尤其短尾猫冲刺的最高速度约55公里/小时,杀招转瞬即至。不论图片还是视频,都有记录了短尾猫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几倍的偶蹄目动物。

  举个例子: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一只短尾猫袭击一只鹿,紧紧咬住鹿的脖子不放。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在2015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条公路上,一只短尾猫竟然在捕杀一头约70公斤的黑尾鹿。面对过路司机的拍摄,短尾猫没有表现出对人类围观者的恐惧。而且有研究资料显示,似乎某些地方的短尾猫已经成为‘

猎鹿专家’,其中包括成年的白尾鹿,而不仅仅是幼鹿!如西弗吉尼亚州的短尾猫种群,其胃内容物中最常见的猎物是白尾鹿。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在2015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维罗海滩,发现一只短尾猫(bobcat)在海中猎食,而它的猎物竟然是一条鲨鱼。

  此外短尾猫会根据气候来调整自己的活动行程表。一般情况下,它们在日落前三小时开始出发捕猎,直至午夜时分回去睡觉,接着会再次在黎明前至日出后三小时,接着早晨回去睡觉。但到了冬季,它们会调整生物钟,白天花更多时间捕猎,晚上尽量多休息。

  结语:

  短尾猫不是北美大陆食物链顶端掠食者,但很少被其他掠食动物捕杀的现象,算是总体上没有天敌(美洲狮和灰狼偶有杀戮,但很少。在其生态位上,郊狼是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资源竞争,郊狼杀死短尾猫但不食用)。观察发现,由于郊狼的体型比短尾猫大得多,尤其是面对多只郊狼的围攻,会给处于空旷地带的雌性短尾猫及幼崽造成伤亡。若郊狼在数量没有明显优势(2对1、1对1),短尾猫会毫不犹豫先发起袭击,打不过就爬上树。

“猞猁天团”短尾猫,树上捉鼠、海捕鲨鱼,常猎食大自己数倍的鹿

  目前短尾猫的种群数量是无危的。不过近年来,美国南部像佛罗里达沼泽地区的短尾猫数量锐减。但这个锐减不是出现大规模死亡,而是短尾猫被迫离开了这里。主要原因是自2000年来,佛州缅甸蟒的泛滥吞噬了短尾猫赖以生存的动物,包括兔子、浣熊和啮齿动物。在2003年至2011年期间,大沼泽地区发现短尾猫的数量下降了87.5%,而且已有2次在安乐死的蟒蛇体内发现短尾猫尸体。

  短尾猫:战略性撤离,不用大惊小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