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聽琴圖


一、初識

塗有黑漆的木製盒子,覆有七根蠶絲古絃。雖然它看起來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樂器,卻要依照嚴格的標準才能稱之為古琴。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木料


這塊木料特別適合製作古樸一點的琴,這是很難得的一塊好料。歷時兩年,經過100多道工序,古琴就算基本完成了。像是3000年前的一樣,選良材,用一生,五百年。古琴這種樂器流傳兩千餘年,它奏出古代中國的飄渺之音,不僅如此,也體現出古老中國之魂。


二、知音

約2000年前 有一個古琴名家俞伯牙,撫琴技藝無人能及,卻沒有能真正懂他音樂的人。他遇見一個樵夫叫鍾子期,伯牙為他彈奏了一曲 《高山流水》。鍾子期說:高音部分就像巍峨高山屹立在我面前,

而低音部分,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伯牙聽完內心狂喜,因為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鍾子期逝世後,伯牙心痛難忍,於是 他將自己的愛琴摔碎,知音不再,撫琴為誰!對於古代文人騷客來說,知音是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尋覓志趣相投的同伴歷來是中國人的精神追求。

三、驚豔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中國人用氣勢磅礴的開幕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們的民族精神。在開幕式上,一幅中國山水畫伴著琴音悠揚徐徐展開,體育館內9萬多名觀眾肅然無聲,觀眾被七根簡單的琴絃引入長卷的古代風光之中。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

四、選料

現在琴師製作古琴所用的大多數木料,都是在明朝用於做房屋木樑的木料。這些木料,沉澱了好幾百年,已經散盡了水氣,完完全全變幹了,木料更結實。但是你還要看它的年輪是否每年長的均衡,而不是一年突然長很大,另一年天很冷就會長得很小或者疤結很多,或者常年吹東北風長歪了、長彎了,這樣纖維在裡面是扭曲的,也不會有利於聲音的傳導。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製作工具


製作古琴的工藝叫做斫琴,斫的本意是指用刀、斧等劈、砍表面微拱的木板。梧桐木的琴箱底部有兩個不規則的孔,用來放大聲音,琴身由梧桐木製成,合在一起就成了木胎。這個部分如果做的薄了,聲音太大,做小了不出聲,一般是希望聲音越大越好。但古琴不是,大了不行,小了還不行,得符合中庸之道。所以你在震動的時候,又要抑制它。

五、斫琴

古琴的創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目前要制一把好琴,就要遵照傳統制法。灰胎上漆耗時最長,需要反覆塗抹達20次,塗抹生漆和鹿角灰的灰胎能控制音量。這麼厚一層灰胎,它是不讓它震動來調節這種韻味綿長、有度的感覺。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打磨琴身


古琴在中國古代是種文雅的樂器,受到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喜愛。製作高品質的古琴需要2到3年甚至10年的時間。龍溝、鳳池的深度,琴頭、琴項、肩的比例,這需要古琴制師用一生的時間去調協。

六、和鳴

2003年古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此之前,中國製琴師不超過10人。因為制琴要求心手合一,所以在彈琴的時候是一種對情緒的度的把控。

這樣的感覺就是:情感過於豐富減少了,如果控制不住就會變成沒有情感。所以在你逐漸地發現自己問題的時候,逐漸的調整,就會發現自然的音樂,它有合理的度,就變成這樣的感覺。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古琴


為了發揚中華文化精神,演奏家經常將古琴與其它樂器結合起來演奏。只有當古琴與其它樂器和奏時,聽眾才能更好地領會到古琴的韻味。由此,他們能體會到東方的智慧。比如與大提琴合奏,大提琴有比較雄厚的音律和音量,然後配上古琴的一些泛音,好像這個宇宙就就這樣形成了。

古琴的音色適合勾勒悠遠縹緲的事物,一段回憶,一次機遇或者一片海岸城市的幻景。完美地彈奏一首樂曲,絕不是一個古琴彈奏者的目標,而是演奏者對生命真諦的解讀。在演奏過程中的心手相印,能夠讓你產生智慧,能夠讓你更清楚地瞭解每個物性跟宇宙之間的屬性的關係,跟你個人生命之間的屬性關係。

古琴,一種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它再一次漸漸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