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当了3年学徒,设计的珠宝人们争相购买,他是怎么做到的?

亨利彼得森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跟随父母移居纽约。1908年,14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亨利不得不结束半工半读的生活,到社会上做工赚钱。

彼得森16岁时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珠宝店的老板卡辛手艺超群,只是他对学徒极其严厉,彼得森跟着卡辛学琢石头和磨宝石,一学就是三年。

只当了3年学徒,设计的珠宝人们争相购买,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三年的磨炼中,彼得森锻炼了自己的技艺。正在他不断成长的时候,卡辛对他产生了误会,从而断绝师徒关系。彼得森结束了学徒生涯,开始独自奋斗。之后,他的加工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受到了众多客户的称道。

在首饰行业中,他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渐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工匠师。新泽西州的一家戒指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听说彼得森的名气,就请他去负责,同时,还有很多人慕名来找他加工首饰,他只好在下班之后加班干,每星期的收入明显增多了。

他边在工厂工作,边加工首饰,在经济大萧条中,不仅渡过失业难关,并且越干越红火。1935年秋,哈特梅辛格敲开了彼得森的家门,梅辛格此次来找彼得森,是为他在纽约地区的销售网长期订货的,这正是彼得森梦寐企盼、求之不得的。

只当了3年学徒,设计的珠宝人们争相购买,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对梅辛格的订货从不马虎,每一件产品都必须亲自反复核对检查才敢出手,他的手艺得到了上流社会的承认,名声大噪,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彼得森换租一间大房子,又雇了两位雕刻工匠,扩大了加工规模。

这时,新泽西州的戒指厂恢复了正常运转,不再需要他了。这个厂一直是他最大的客户,断了这条路,他扩大规模的努力不但白费劲,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彼得森决定保持现有规模,专门生产订婚、结婚戒指。

一家银行常务董事的妻子曾经让彼得森加固过她的红玛瑙戒指,她对彼得森的手艺非常赞赏,对他的忠厚品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很满意,她极力撺掇丈夫贷款给彼得森,彼得森就这样“偶然地”争取到了资金。

只当了3年学徒,设计的珠宝人们争相购买,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用这笔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将企业定名为“特色戒指公司”。1948年,彼得森发明了镶戒指的“内锁法”,这项发明很快获得了专利,珠宝商们争相购买,彼得森没花本钱就赚了大笔的技术转让费。

1955年,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镶嵌法“联钻镶嵌法”。这些独出心裁的设计所起到的新奇效果,使彼得森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大量增加。

从曼哈顿的制造厂每年要付4.5万美元租金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特色戒指公司”的境况一定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