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下梅村离武夷山市区大约有近一小时的路程,进村的路况不是很好,道路崎岖,村口有个“武夷山万里茶道起点”广场,广场为武夷山市政府投资建造,广场立有一束茶叶造型雕塑。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村口立有一大石头,上书“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中梅溪街道两旁有复建晋商万路茶行,村口也没有遇到收门票的。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梅溪街道旁边,有下面邹氏建筑的雄伟邹氏家祠及邹氏大夫第,相传为为武夷山著名茶商邹茂章、邹英章等四兄弟及其后代所建。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这个村子有五百余户人家,现在保存下来的大户人家的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也有个别明代建筑(但是已经主体坍塌,只剩门楼)。建筑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精美,保存尚好。但是建筑整体缺乏维护、修缮,不少建筑损毁程度不轻,亟待抢救。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这里的村落环境与民风一样淳朴、整洁、祥和,没有严重的旅游商业污染。

下梅村的古民居以邹氏大夫第为代表的建筑是福建省的文保单位,也是武夷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是闽北邹姓的重要聚居地。他们祖籍山东邹县,后经过几个朝代,辗转到了江西的南丰茶溪、上饶,至邹茂章一代开始到武夷山定居。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清康熙年间幼卿公携子禹章茂章舜章英章四人迁居福建崇安下梅里(武夷山下梅),兄弟几人艰苦创业,特别是茂章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邹元老(幼卿公)子孙后人奋发进取功名,其中有许多子孙都取的较大功名。其中以邹杰较为突出(乾隆59年即公元1794年,邹杰任直隶赵州知州,获敕授征仁郎)。邹元老子孙后人在公元1879年在下梅里当坊建有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邹氏锈花楼、西水别业等邹氏民居上百座(现保留有70多座)。家谱有云:吾丰邹氏豫章之望族也。自有唐以来,前后九郎,门庭鼎盛。而后九郎之八郎,曰田周公是为茶溪鼻祖云。迄今世代相承,恢宏广裕有居处,祖汤公并太渊翁世禹移、家闽南(北)之崇安下梅里。子孙蕃衍,已见数世一堂。……于是,欢邹氏宗族庆,绵绵异日,人文蔚起,科第峥嵘,正未有艾也。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南丰茶溪邹氏家谱谱牒从清康熙年间到民国七年共修过七次。

鉴于以上资料显示我们追溯本源,直接到江西南丰县茶溪去寻找和武夷山下梅邹氏相关的历史。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茶溪村,坐落在一小溪2公里处,该溪流宽约50米,听存村中老人讲,这条溪叫“茶溪”,可见与下梅邹氏茶叶有某种关联。村外半公里处原先有一古老枫树在路边,及其古老。村口原先有一石头牌坊,曾经有四个圆形柱墩及石鼓,目前石墩被水泥路所覆盖,真是想不通,这么好的文物为什么要用混凝土覆盖。原先村里到茶溪河边都铺有二三米宽的石头路,村中及到隔壁牛岭村也有大量的石头路。村中有俩口古井,上书乾隆年等字样。具考证,该村历史课追溯到北宋年间,北宋年间茶溪邹氏始祖就从福建建宁游猎到这来居住。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村中有一邹氏家庙,为三百年前建筑,祠堂里碑文显示,祠堂为武夷山下梅邹元老后人捐资三千金所造。祠堂规模宏大,祠堂为2个天井构造。面积有好近千平方米,层高达20多米,中间大厅为一层结构,旁边厢房为二层。地面天井全部铺有石材地面,室内地面较为独特,为桐油伴石灰浇筑地面。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南丰茶溪的家族,曾经村字里有三个牌坊,在外地有四五个家祠。

家庙旁边原先有百年古樟树一棵,现已不存。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这上全被泥巴封住拉,本来这个邹氏家庙差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外姓人烧掉,被一个上海知识青年年死死不让,才没有烧掉,但是很多牌扁被做猪栏牛栏拉!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另一个故事为天平天国太平军经过茶溪村邹氏家庙时,本来认为这个祠堂为封建官僚所造之物,本想一把大火烧毁,偶然看到了大堂上方悬挂有“天朝特选”牌匾,认为天平天国即为天朝,就放弃了烧毁,将祠堂保留了下来。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祠堂里面挂有褒扬邹杰牌匾及其他许多匾额,具村中老人所讲,文化大革命被拆下来见牛栏猪棚围栏。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南丰茶溪邹氏家庙碑上的文字显示:

茶溪本荆莽之区也,北宋季,我祖轩佑宋贤公,自闽之建宁来斯,拔木通道筑室居之。元明而后人渐繁,遂成村落,然世世务农。报本追远未遑也。国朝嘉庆间,裔孙幼卿氏捐三千金建庙祀。

南丰茶溪邹氏家族考 唐临川刺史邹沨十世孙邹轩佑、字宋贤北宋年间由福建邵武建宁县锦江桥游猎至江西南丰县茶陇。当时随身猎犬跑进冬毛坑,宋贤公无论怎么叫喊那猎犬都不愿意出来。于是宋贤公环眼四周,见此地风景秀丽,云雾环绕。乃家族发祥宝地,遂举家从福建邵武建宁县锦江桥创居于此。拔除草木,建造房屋。茶溪邹氏尊九郎之八郎田周公为一世祖.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武夷山下梅历史文化名村游览及下梅邹氏起源点茶溪探寻

经宋、元、明,人口逐渐繁多,特别是到了清康熙年间达到鼎盛。除本域外各子孙创居有江西省广昌、永丰、宁都、瑞金、玉山、修水、石城、兴国、宁化、广丰、德兴,浙江建德、常山、衢州,福建武夷山下梅、建宁、古田等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