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七月十六日早晨六點半,我們一行三十人,分乘三輛金盃車,浩浩蕩蕩駛向密雲,開始了我們兩天的密雲之旅。

密雲位於北京東北部,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旅遊大縣、強縣。山川壯美,人文薈萃,古蹟眾多,久負盛名。密雲作為首都生態涵養髮展區,有霧靈山、雲蒙山、黍谷山、雲峰山四大名山,我們遊玩的第一站,就選擇了黍谷山。

黍谷山是燕地的名山,坐落在密雲城南8公里的河南寨鎮荊慄元村東。黍谷山又名“黍谷回春”或“黍谷先春”,是密雲縣的外八景之一。

黍谷山並不遠,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就來到了黍谷山的腳下。它是新近開發的,所以遊人並不多。但見此山層巒疊嶂,谷深林茂。沿著石階向上走,山間溪水潺潺,如鳴佩環。道旁怪石林立,如虎狼當道。林間飛禽百轉長鳴,似乎在為我們演奏最動聽的大自然音樂。路邊的紫藤蘿、五味子、爬山虎交相纏繞,有的古藤有碗口粗,皮幹如鱗,映山紅、杜鵑長勢豐茂……

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天空有些陰沉,是一個多雲的天氣,空氣中帶有一絲涼意。但因為是在登山,不一會我們便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幾位體態較胖的同伴開始放棄,轉身往山下走,幾位帶孩子的同伴因為孩子小也表示不再往上爬。

其實我們走了還不到四分之一。我們接著往上走,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越往上山勢越險,臺階越陡。等我們翻過四個山頭到達山頂時,渾身早已溼透。

山頂上有幾棵古樹, 它們合稱為“三松四柏一棵桑”。站在山頂上,涼風襲來,彷彿自己的胸襟都敞開了,整個身體都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但見群峰競秀,草木爭榮,路似銀蛇,車如游龍,方田萬頃,人影憧憧,高風蕩心,天地歸一,真是無比的愜意!

稍事休息後決定下山,才發現根本沒有路。我們又不想按原路返回,便決定覓路而下。四周都是一人多高的雜草和荊棘,還有高高矮矮的野酸棗樹,一不留神就會劃傷身體。我們一邊覓路,一邊互相提醒。正走間,眼前出現兩條羊腸小道,似乎都有人走過。正在我們猶豫的時候,耳邊忽然傳來一聲羊叫,循聲望去,一隻羊就站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有羊肯定就有路,我們決定跟著它走。走了不遠,果然一條下山的路出現在我們面前。欣喜之餘,大家一直說多虧了“羊導”,要不我們還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呢!說來也怪,等我們找到了下山的路,那“羊導”卻又返回山頂,大概是去迎接我們後面的同伴吧!

沿山路盤旋而下,更是曲徑通幽。穿林越谷,半山腰一座寺廟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就是黍谷山最具價值的西巖寺。寺廟處在群山森林懷抱中,非常優美。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廟宇,坐東面西。大殿三間為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泥像,南北各有三間配殿,內奉彌勒、菩薩、韋陀等,前邊三間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前有3米寬的月臺,月臺南側有一顆三摟粗的白果樹,枝葉繁茂。月臺前石級兩旁各有一眼井,南邊的叫“普賢井”,北邊的稱“文殊井”,兩井相距僅有數米,之水卻一苦一甜,相當古怪。在聖廟的南側有三皇廟,供奉天、地、人三皇。廟前石橋稱“虎溪橋”,橋東泉水流出的水,通過虎溪橋下,常年不斷。泉旁建有龍王廟。在龍王廟和西嚴寺的後坡上,還分別建有觀音廟、回香亭和娘娘廟等幾組古建。廟群周圍樹藤纏繞,怪石林立,相距雖近,卻難登難上。

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拾級而下,不久便到了山門。後到山頂的同伴們卻已先我們而至,原來他們路過西巖寺卻沒有進去,比我們少了一次體會歷史、感悟佛法的機會。

黍谷山在北京周邊地區並不是很有名,它只是遠郊縣裡的一個不起眼的景點,海拔只有508.8米,但它因自己的歷史、迷人的故事而顯得厚重,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吧!


散文︱密雲遊記之黍谷山篇


作者簡介:大力,山東莘縣人,教師職業,旅居北京。愛好寫作、電腦、攝影、旅遊。曾任網易社區《人到中年》、《下海者之家》等版塊版主,作品散見於網絡及其他報刊。


《鄉韻文學》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