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傳統農業雖稍顯陰鬱,卻也有平穩度過的典範。
在漳州,一些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地方,便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更有效、更便捷的要素配置方式。
農民經過種養託管,由企業兜底收購農產品,集中開拓銷售渠道,既確保農民平穩度過非常時期,也促進復工復產保春耕。
兩頭託管 糞汙進果園
穀雨時節,柚子花飄來陣陣清香。漳州聯南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興看到山上野花開得芬芳,嘴角不禁上揚:“這種野花開得好,說明我們沼液肥施對了,土壤質量變好了。你看,果樹葉子都綠油油的。”
“以前要看天吃飯,還得擔心市場不好。託管以後收入穩定,還能出去做點小生意。”把果園託管給王海興以後,南靖縣果園主韓志傑比以往悠閒。
2017年,養豬大戶李天助與聯南強公司達成沼液託管協議。聯南強為養殖場訂製安裝有機汙水處理設備,在養殖場先對畜禽液體排放物進行固液分離。統一收集糞汙處理加工成肥料,再運用沼液水肥灌溉一體化設備,按照農作物的需要添加元素,最後通過沼液澆灌設備,輸送至漫山遍野的農作物。王海興介紹,目前所託管的養豬場內約有生豬5000頭,每日可回收三四十噸沼液,可供千畝蜜柚園施肥。
2017年,韓家果園盈虧相持的狀態已有多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韓志傑與聯南強公司簽下柚園種植託管協議。根據協議,韓家約80畝蜜柚果園由聯南強經營管理服務,果樹修剪、施肥、施藥、採收、銷售等環節全程託管。
以託管為介質,構成種養兩端的紐帶。聯南強公司的託管式服務,不但解決了畜禽糞汙到哪去的難題,還解決了果園施肥從哪來的問題。其作業模式可以為果農降低30%的種植成本,且每年少用約200噸化肥。
目前,聯南強公司共託管7個農場,超過1000畝蜜柚園,約4萬株蜜柚樹。
生態種養 產銷兩旺
“如果說養殖場是我們肥料來源地,那麼果園管理就是我們的盈利點。”王海興說,聯南強公司與種植戶約定,先由公司支付果園主保底收益,在之後的實際銷售中,將超出部分按比例再支付給果園主。
2018年底,首輪託管的蜜柚採收上市。韓志傑意外得知,自家果園的產量竟翻了一番,由原先的10萬公斤提高到20萬公斤,直接收益達20多萬元,果品也深受市場認可。
“這樣的模式增產保收,能降低企業成本,還能保證作物品質優良。農民多了一筆有保障的可預期‘固定資產’,土壤生態也能得到保護。”王海興提及這一託管模式時,十分興奮。“我小時候,農村都是用大糞施肥,現在我們重拾古法。水果的外表雖不如施化肥那般光鮮亮麗,但果肉清甜爽口。收購商都說,這樣的果子賣得比市場上的更好。”他稱這樣的農作方式為“新農古耕”,能有效提升果園產量和土壤肥力。
記者跟隨王海興來到果園,發現每一棵蜜柚樹上都掛有二維碼。手機掃描識別後,即刻顯示果樹身份信息,以及蜜柚在各環節由誰操作的農事管理記錄。
“既然做了託管,就要先讓果園主全程監督,及時提意見,畢竟他們之前也是種植方面的土專家。”王海興對果園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未來他還想探索果樹認養制,將“產銷供”變成“銷供產”,儘可能降低農產品滯銷風險。
給養鴨戶當“物業經理”
32歲的蔡達良同樣熱衷於農業生產性服務。他在服務養殖戶過程中,扮演“物業經理”的角色,按需提供不同的託管服務。 蔡達良在漳浦縣赤土鄉建設了2500畝光伏農業大棚基地,棚頂光伏發電,棚下從事農業生產。浙江麗水的養鴨戶馬碧傑等人找上門來,入駐大棚,借地養鴨,開展部分託管養殖。
在專家指導下,蔡達良為養鴨戶打好了基礎,搭建了百畝鴨舍、鴨子活動區、產蛋區、洗澡池以及養鴨人的宿舍等。2018年3月,馬碧傑等9人攜數十萬羽鴨苗“拎鴨入住”。此後,養鴨戶的鴨苗、飼料、疫苗以及鴨蛋、全鴨的銷售,均由蔡達良全權負責。
“起初,馬碧傑幾人互相幫忙為鴨子打疫苗,容易造成鴨子交叉感染。”蔡達良說。在接到基地專家反映這情況後,他迅速組建疫苗小隊,定期為養殖戶的鴨子打疫苗並做記錄。
“疫苗小隊定期為我們的鴨子體檢,發現病鴨後,會及時隔離、消殺鴨棚。”馬碧傑為託管合作點贊,“蔡達良團隊會每天上門檢查鴨蛋,及時對有問題的鴨子針對性地調整飼料營養配比,並輔以中草藥予以治療。”
經兩年運作,基地已入駐24戶養鴨戶,共約30萬羽麻鴨,僅蛋的年產值就超億元。今年,基地還將增加20萬羽鴨。
眼下,基地周邊許多看到效益的農戶,也前來找蔡達良取“養鴨經”。蔡達良團隊則以部分託管的模式,指導養鴨,提供鴨苗、飼料,以市場價收購鴨蛋,同時配備多臺沼液車,集中處理散養鴨的洗澡水問題。目前,蔡達良帶動了赤土鄉70戶農戶養鴨約70萬羽。 (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正藍 通訊員 陳永貴)
閱讀更多 東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