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原以為輕便的布鞋,卻帶來了大麻煩

出門運動穿什麼鞋子?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今年50多歲的張阿姨有自己的理論:什麼鞋子穿著輕便穿著舒服,就穿什麼鞋子。天氣炎熱運動鞋太悶,涼鞋感覺又有點不適合走路,家裡的一雙軟布鞋就成了她的首選。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穿著這雙布鞋,張阿姨幾乎每天都會去走幾圈,兩萬步打底的她更成了微信朋友圈裡的運動達人。

但走的時間久了,半年下來,張阿姨感覺膝蓋越來越不得勁,開始的時候偶爾會痛,慢慢的,痛起來幾步路都沒法走。

到醫院一看,張阿姨才知道自己膝蓋產生了損傷,關節內有不少積液。這就是她經常膝蓋痛的原因。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天天鍛鍊怎麼還會這樣的?

正是因為走路太多,穿的還是底軟沒有緩衝作用的布鞋造成的。這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當膝關節出現病變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時,如創傷、骨質增生、細菌感染(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關節退變等,關節液的滲出大於吸收即形成膝關節積液,膝關節腔壓力增高,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等不適,患者日常活動受限。

像張阿姨這樣運動中膝蓋受損的病人,這幾年也慢慢多了起來,大多以中老年人群為主。這樣的病人一般都不會有重度運動的情況,大多都是在平地上散步、快走,偶爾走幾次沒關係,但是如果鞋沒穿對的話,對膝蓋無法形成有效的緩衝作用,時間一長,膝蓋損傷就大了。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運動時該穿什麼樣的鞋才合適?

人到中年後,足部健康問題就會凸顯,腳部的肌肉開始退化,韌帶的彈性下降,組關節鬆弛,足弓塌陷,足底脂肪墊萎縮。老人如何健康慢跑,鞋子是關鍵。因此,老人的鞋子必須具有防滑、減震、平衡、舒適、透氣、輕便的功能。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慢跑選鞋的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識:

1.挑選鞋的時候,腳趾應與鞋的頭部留有一定的間距,鞋子的長度比腳的實際長度應多出1~2cm。

2.鞋跟要寬大穩固,鞋後幫的上端既要柔軟,還要適當突起,以起到保護腳跟腱的作用。

3.鞋底要堅固耐磨、軟硬適中,鞋底上面要有分佈均勻的突起物,以起到防滑的作用;鞋底前1/3處要較為柔軟,以宜於腳趾關節及腳背的活動;鞋底還要有柔軟的夾層,以減輕慢跑時帶來的震動和衝擊。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日行萬步對老年人來說不健康且不科學

缺少運動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運動力線不正確,甚至關節有慢性磨損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走1萬步會增加下肢的負擔,對關節造成進一步損傷。

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比如進行了幾個月的步行之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以及局部軟骨組織的磨損,繼而產生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加重原有的骨性關節病。


穿一雙軟布鞋日行2萬步,半年後竟走出膝蓋積液


據報道,所有的運動指南中都建議進行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結合步行來看,人們需要每分鐘走110~130步才能達到中等強度的水平,通過簡單計算可以發現:

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的步行,其實只需要3300步以上就能達到鍛鍊目的。

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建議大家步行鍛鍊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已經有骨關節系統的問題,建議先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然後再開始鍛鍊。

我們在步行鍛鍊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執念於每天1萬步的目標,而是要給自己制訂一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點一點增加運動量,最終達到能夠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運動強度。

此外,如果在步行鍛鍊後身體出現了不可恢復的疼痛,請及時到專業醫生處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