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材家居門店遇上互聯網

當建材家居門店遇上互聯網

建材家居行業隨著房地產的大牛市,行業規模極具擴大。紅火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的廠家不斷的進行渠道的擴張。企業依靠“渠道為王、終端制勝”,不斷通過建設旗艦店、大店和體驗店等來拉攏人氣、彰顯品牌形象。然而,店租、裝修等終端成本也急劇上升;如今市場又進入低迷期,結果建材家居市場門可羅雀、人氣越來越淡……成本在上升,銷量在下滑,建材家居門店集體遭遇陣痛期。建材家居門店一味追求高大上,越來越遠離大眾消費需求,逐漸不接地氣,面臨著調整是必然的。

同時,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或多或少的分割了一些門店的銷量,於是傳統門店把互聯網視為洪水猛獸。賈同領則認為,縱觀行業自身的問題,與其說互聯網給傳統門店帶來了衝擊,不如說帶來了希望,因為行業本身存在的不足通過互聯網發展的倒逼,可以使得行業更加快速的理性迴歸。互聯網既然來了,那就既來之則安之,關鍵還是把自身做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電子商務的時代,店面職能會不會弱化,曾經在網上討論了很長一段時期,多方意見差異很大。時至今日,大家開始趨向一致的認為O2O代表著未來,雖然對怎麼樣O2O還沒有完全清晰的模式。O2O是什麼,其中有一個O就是對現有門店的肯定,說明實體門店有些功能是網絡無可取代的。仔細思考,這種網絡和傳統門店的完美結合,確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代表著未來,在建材家居這個需要體驗、售後服務的行業的更是如此,只不過相關因素要調整、要優化。

在門店遇上互聯網後,要能取得完美的結果,就必須清楚的瞭解門店的哪些功能是網絡所不具備的。如果再把這些獨有功能不斷的優化、放大,更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是門店的自然客流

門店開在那裡,就會有商圈自然客流的形成;而網絡,隨著網店商戶的增加,被自然客流關注的概率越來越低,不推廣的話,流量接近為“零”。在與網店PK時,不見得就是網店的勝利,盈利的網店也只有10%,看著他們風光的銷量背後,也有屬於自己的痛苦。

當然,我們不是要去找網店的弊端,關鍵還是挖掘門店的優勢。自然客流怎麼形成,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從門店選址、終端廣告宣傳、店外推廣、小區宣傳、設計師聯誼、促銷活動等,都可以引客流進入門店。賈同領老師在《建材家居門店銷量提升》一書中,也講述了相應的如何做好店外功夫。應該說,當前門店自然客流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大家也都知道建材家居門店的銷量一半在店外。沒有店外的功夫,門店肯定會關門大吉的。

如果有人說,所有功夫都用盡了,還是不盈利,怎麼辦?那就一個建議,縮店。減少一個區域的門店數量,做好有優勢的門店。因為店外功夫引導入店的客流與門店數量基本無關,不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必要時,也需要集體向高租金、客流少的市場說不,過冬就是需要抱團取暖。或許還真的應了馬雲的希望:互聯網的發展能帶來房價和租金的降低。因為現在房價、租金過高,導致進入成本過大,門店生意難以為繼。當然,高租金的市場,自身也在思考著應對網店的“生存衝擊”,一旦過了那個臨界點,天平的不平衡帶來的變化是迅速的。

二是門店易於誠信背書

雖然網絡的誠信問題逐漸在得到提升,但目前假冒偽劣還是充斥網絡,特別是淘寶。產品的質量問題、售後問題總是不如傳統店來得那麼讓人放心。

對於門店,那就要體現出誠信的珍貴。從客戶的接待到售後的服務,都要突出一個誠信。如果家居門店做不到誠信,那就失去了門店作為自然吸引力的第二個重要生存點。

我們給導購人員灌輸了太多的銷售技能和技巧,但告訴導購“用心”的去接待和服務客戶的卻很少,每天多想的就是如何多賣,而沒有去把握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如何對客戶發自內心的真誠,不是接待技巧的如何提高,也不是如何去向客戶“逼單”。判斷對客戶是否真誠的一個標準,即為是否所有的語言、動作、服務都把這個客戶當作自己最要好的親戚。如果假設了每位客戶都是自己最好的親戚時,想必很多的行為和手段都會發生一些調整,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該如何真正與客戶交流。這種真誠,客戶是能夠感覺出來的,因為氣場不同,也更能帶來長久的口碑。

互聯網把一切都變得透明,口碑更顯得重要,移動互聯更便於消費者的傳播。要讓顧客進行口碑的宣傳,這就需要超越顧客的期望,給顧客帶來驚喜,才能讓顧客願意主動分享。

三是門店帶來的購物體驗

這是傳統渠道存在最大的殺手鐧,傳統渠道是真實的購物場景,可以觸摸,可以移步換景;網絡購物則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網絡選購其實也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在對比選購時,遠遠不如傳統場景直觀。

消費者購物體驗,從硬性條件是空間的佈局、生動化展示、產品的靜銷力等,從軟件條件就是店員的接待、熟練的產品知識和客戶裝修建議等。

店面的佈局,以及展示是否吸引人,這都是很有講究的,也需要結合自身的產品定位和品牌形象進行設計,保持店面的形象,杜絕產品和環境髒、亂、差、壞。一個門店,顧客看著都不想進,就談不上什麼購物體驗,門店競爭網絡最大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在產品的靜銷力上,還是從自身找問題,不要把目光只盯著外界的衝擊,千遍一律、毫無特色的產品怎麼能夠吸引客戶的目光,讓客戶駐足?生產企業要用心研究產品,迴歸到產品層面。看看宜家,人潮湧動,與高大上的家居產品相比,關鍵還是產品的制勝。通過產品充分發揮了終端的體驗感,不斷給消費者帶來新奇和購買的衝動。

人是社會化的群體,人們購物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在購物體驗上,門店具有很好的優勢,一個自然、真誠的微笑,遠超過網店上的10個“親”。可惜的是,面對毫無表情的“歡迎光臨”,以及沒有購物意願時,店員的那種懈怠表情,都會深深刺痛著顧客的心。下次再來?做夢吧!

四是貼實的客戶服務

客戶溝通和後續服務,很多企業和門店都是忽視的,他們往往喜歡把心思花費在客戶的吸引上,而對已經成交的客戶則缺乏較好的服務。

建材家居產品不同於快銷品,其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只有在消費者有裝修需求時,才去瞭解相關產品和品牌。當裝修結束後,往往也就不再關注了。於是就有“顧客購買產品很多年只買一次,後續服務不重要”的思想!其實這種想法很不對的。有一項關於消費者購買建材家居產品的調查,發現“鄰居或親朋好友推薦”在消費者購買因素中居首位,比例高達80%!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已購買的顧客雖然可能在幾年內不會購買,但其對需要裝修的鄰居和親朋好友影響很大,所以對已成交顧客的持續溝通和關注極其重要!

已購買的客戶,或者沒有成交的客戶,他們都是個寶,對他們的後續跟蹤和服務,網絡手段就顯示出了其便利性。就可以考慮利用各種微信圈、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臺建設等。但免費的宣傳,還是要考慮具有吸引人的實質內容,如果只是產品天天叫賣,那肯定招致別人的反感,也不會有什麼粉絲。現在微信朋友圈、qq空間,有人開始大量貼圖賣產品,別人看著沒興趣不說,而且把友情當作交易,那只有一個結果,把你拉黑!

總之,門店具有區別於網店的特殊優勢,只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思考調整和優化,構建“門店全面競爭能力”,才是提升店面終端銷量、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