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複習:部編六年級語文下第14課預習筆記《學弈》完整版導學

大家好,我是郝老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

小升初複習:部編六年級語文下第14課預習筆記《學弈》完整版導學

請大家翻開課本:



小升初複習:部編六年級語文下第14課預習筆記《學弈》完整版導學

教材分析: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人物介紹:

孔子:(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東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於世。

我會寫:

援:援引 支援 援建 援軍 孤立無援

俱:俱全 俱樂部 百廢俱興 面面俱到

弗:弗去 弗許 自愧弗如

辯:辯駁 辯護 辯證 分辯 爭辯 辯論

句子解析:

1、思援弓繳而射之

這一句是寫後一個人學弈時的表現,他雖然看上去在聽弈秋教導,心裡卻在想拉弓箭射天鵝。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敘述,使結論水到渠成,具有說服力。

2、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這是《學弈》一文的結語,對文中所講的事情作了結論而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於敘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讀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這是一小孩在爭辯時的觀點,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做出的判斷。

4、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這是另一小孩在爭辯中的觀點,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

5、孰為汝多知乎?

這是兩個小孩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著說的話──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採用反問的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


《學弈》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約前 372-前 289)名軻(kē),字子輿,鄒(現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孟子》是中國儒家經典典籍,為“四書”之一,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同步主題:

《學弈》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誨;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與前一個人一起學習,但是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註解: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②通國:全國。

③鴻鵠(hú):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④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射出後可以將箭收回。這裡讀 zhuó。

⑤之:第 1 個“之”是“的 ”意思,第 2 個“之”指弈秋的話 ,第 3 個“之”指弈秋的教導 ,第 4 個“之”指天鵝 ,第 5、6 個“之”指前一個人,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⑥弗若:不如。

⑦為:因為。

⑧與:同“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這裡讀 yú。

⑨然: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