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昨天,报考学校的MBA分数线下来,我超出40分顺利考入理想名校。复盘整个备考,《垫底辣妹》这部电影中,吉德林法则和黄金思维圈学习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乍一看电影标题,原以为就是一部靠美女、迷你裙、大长腿等博眼球的烂俗励志青春片,是一锅浓浓的鸡汤,但是,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包含了励志和干货。

此片获得了日本蓝丝带电影奖,电影学院奖,黄金飞翔奖等等,豆瓣更是获得8.3的高分。

电影史上的励志题材屡见不鲜,为何本片却如一股清流般,沁人心脾,意犹未尽。

我想除了电影本身呈现出来的生动和真实,引起观众的共鸣外,

更多的是揭示出来的背后的深刻道理:

吉德林法则和黄金思维圈帮助沙耶加逆风翻盘,考入理想学校。

01 什么是吉德林法则和黄金思维圈?

第一 吉德林法则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吉德林法则。


谁都会遇到难题,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在瞬间万变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难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

但是,成功并不是没有程序可循的。遇到难题,解决的前提是看清解题的关键在哪里。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来具体实行了。

第二 黄金思维圈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黄金思维图

黄金思维圈是有营销大师西蒙·斯涅克( Simon Sinek) 提出的理论,

最开始是为了更好的卖出产品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法则。


黄金思维圈,其实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what层面,就是事情的变相,我们具体要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如果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

第三个层面事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大部分人会从what的角度思考,很少有人会从how的角度思考,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的人就更少。

最佳的策略是先思考why,在考虑how,最后才是what。

02 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如何助沙耶加逆风翻盘,考上名校?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02 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如何帮助沙耶加的思维导图


第一 沙耶加如何解决why层面问题

对沙耶加来说,why即是我为什么要考上庆应大学,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本片从3个方面来帮助沙耶加发现了这个why。

1 母亲的陪伴和信任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开篇写道: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虽然沙耶加是彻彻底底的“坏学生”,成绩垫底、喝酒、抽烟、K歌,又被学校无期休学。

但母亲从未对她放弃过,而且始终秉着永远信任和鼓励。

这些让沙耶加觉得,她考不上庆应大学,对不起母亲。

2 朋友的相信和支持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说道:

友谊成为自我探索与情感支持的重要关系。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好朋友之间自我暴露,和相互提供情感支持的程度加深。

沙耶加和他的3个朋友可谓是真正的“狐朋狗友”,他们在一起荒废学业、吃喝玩乐、穿着打扮、消磨时间,生活的主题就是娱乐。

但是,当沙耶加跟她们说要考庆应大学时,

她们没有打击,没有嘲笑,只是默默的退出娱乐,不打扰沙耶加,选择了相信和支持。

这些让沙耶加觉得,她考不上庆应大学,对不起朋友。

3 自己的看见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影片中有一段是描写沙耶加和妈妈去庆应大学参观的。

看完后,沙耶加说我果然还是喜欢庆应。

这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期许,考不上庆应大学,对不起有梦想的自己。

第二 沙耶加如何解决how层面问题

对沙耶加来说,how即我怎么考上庆应大学,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关于这个问题,坪田老师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1 打破隔阂

第一次的见面,坪田老师被沙耶加非主流的外表所惊呆。

但是他很快说:“好有型,你也教教我现在流行的时尚吧。哦,我的肚腩,不适合穿露脐装。”

短短两句话,打破了尴尬和隔阂。

2 因材施教

历史是沙耶加的弱项,因为全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很枯燥。

但是,坪田老师结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漫画书学历史法。让沙耶加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进而学好了历史。

3 循循善诱

有一次沙耶加与老师一同讨论有关黑心企业的时政报道,老师开玩笑的说,黑心企业居然你都知道,沙耶加说,因为觉得老师会问,所以在网上查了。

坪田老师紧接着引导沙耶加思考有关考试出题人的话题,进而引出了小作文写作的话题。

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引导沙耶加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

第三 沙耶加如何解决what层面问题

对沙耶加来说,what即要考上庆应大学,就要开始复习备考了,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坚持的动力从何而来。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关于这个问题,本片从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1 外部动力

母亲的陪伴和信任、朋友的相信和支持、老师的春风化雨,都给了沙耶加莫大的动力,让沙耶加更加坚定和自信,

2 内部动力

母亲、朋友和老师,再有再多的鼓励也好,支持也罢,若沙耶加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一切都是枉然。沙耶加显然不是“阿斗”,而是燃起了充足的斗志,骑车时背英语单词,和朋友K歌时还在学习……

03 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顺利考上名校MBA

看着沙耶加,不禁想到了去年底的 MBA考试。

我高出录取线40多分,考入心仪的名校。

这个结果很大依赖于在备考过程中,我对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的应用。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03 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的思维导图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下我的考MBA的历程:

第一 我如何解决why层面问题

对我来说,why即是我为什么要考MBA,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发现这个why。

我是从3个方面来发现了这个why

1 家人的陪伴和信任。

虽然已经工作10余年,除了英语平时有所积累外,数学基本忘光、逻辑基础为零、写作除了写工作总结外,连考试要考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是啥都不知道。一度因为考试的难度而望而却步。

除此之外,MBA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学校的名气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我选择的这个学校学费共计16万,对我们这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对考试没有信心的我和昂贵的学费,家人选择了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我知道了考试的价值和意义。

2 朋友的相信和支持。

我报班学习后,朋友选择了默默地支持,定期的聚会不会再叫我,怕影响我学习,偶尔会发来一些调侃却鼓励的话语。我知道了朋友对于我的期待。

3 自己的看见。

我工作了十余年,去年本有一次难得的晋升机会,因为学历原因出局了,心有不甘。

在本行业和岗位待得太久了,一切的人和事都太熟悉了,看不到外部的世界,如同一只井底之蛙般困在了井底,心有不甘。

短期看来,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可能性会停滞不前,虽没有梦想,但总要去向上做些什么,心有不甘。

看到并理解自己的种种不甘,赋予了MBA很大的意义。

第二 我如何解决how层面问题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对于我来说,how即我怎么考上MBA,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获得这个how。

1、数学的学习。

一 要搞懂每个知识点,并完全掌握。

比如对于等差数列知识点,要掌握基本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前n项和公式等等,而且对于公式的多种变形也要熟练掌握。

二 要辅助以试题去巩固练习。

而且试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掌握考试是如何考这个知识点的。

2、逻辑的学习

最关键的是要建立逻辑的思维,而不是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

也就是说,你要将语言提炼成逻辑的语言,然后在用逻辑的公式等推出结论。

举个例子:如果雪是黑色的,则太阳从西方升起。则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西方升起。用逻辑语言表示为P→Q,如果你非纠结这句话本身的意义,那就很难建立逻辑思维。

3 英语的学习

英语能力提升还是在于长期的积累,所以每天都要有持续的输入,培养语感。

英语考试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阅读理解,一个是作文。

阅读理解,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阅读的方式,二是单词。

阅读的方式来说,先看问题,然后在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而且文章也不是都看,重点看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首末句,这样基本就够了。

另外一个是单词。如果你单词都不认识,特别是问题和选择中的单词,那根本就别想着答对题。

我的方法是除了背核心词汇外,重点在把10年真题中的阅读理解的不会单词搞定,这样,词汇虽然不多,但是考试出现的概率会很大。

再就是英文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

小作文基本上不会逃过邀请信、感谢信、祝贺信、告知等十大题材,每篇自己总结一套模板,考试时套上用即可。

大作文来说,可以准备开头,中间、结尾的连接词和常用句子,准备10篇文章,形成自己的文章,考试灵活运用。

4 中文写作部分。写作共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篇文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有固定的套路,比如标题、开头、每段的开头结尾、结尾等,直接按照自行总结的模板去写即可。

论说文虽然说主题的论点可能会找偏,但是还是有些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文章结构基本上是开头、三段论述、结尾,论据的话找两个经典案例即可,考试时直接变换用,另外务必要确保文章结构要完整,完成才能得结构分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时间。

很多人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导致做不完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按照考试的时间和标准模拟,一般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需要25分钟内写完,论说文30分钟内写完。

5 模拟考试。

模拟是对考试能力的最好检验。

你要分配好时间和制定答题策略。

MBA考试有相当一部人会存在答不完的情况,数学、逻辑和写作是一份试卷,共计180分钟。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争取多拿有把握的分为导向,合理安排自己的答题顺序和策略。

对于我来说,我的顺序是数学、逻辑和写作,分配的时间分别为55分钟,50分钟和60分钟,剩下的15分钟用来涂答题卡和检查答题卡等。

对于数学和逻辑来说,总有比较难的题目,这时候,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攻下,时间不够的话,果断放弃。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如何解决how方面的问题思维导图


第三 我如何解决what层面问题

《垫底辣妹》启示: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助我考上名校MBA

对于我来说,what即我要考上庆应大学,就要开始复习备考了,再利用吉德林法则来二次思考。

最大的问题是坚持的动力从何而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科学时间规划等三个方面给出答案。

1 外部动力

家人的陪伴和信任、朋友的相信和支持、辅导班小伙伴的相互鼓励,都给了我极大的动力,让我坚定的走下去。

2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是外因,只有激起你的内因,才能开启最核心的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点燃了我,点燃了期待变得更好,对未来可期,看见可能性的我。

3 科学规划时间。

有了动力还不够,还需将动力落地,即做出科学的时间规划。

从9月1日正式开始复习,到12月21日考试,111天的时间,我共计投入400多个小时。

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在真题上投入100小时,数学100小时,逻辑90小时,作文40小时,英语100小时。同时,将计划详细的列到每天。

结尾:

起点低不可怕,被人轻视也不可怕,只要掌握了吉德林法则+黄金思维圈,你终将考入心中理想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