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很多讀者媽媽都問我同一個問題: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在回答問題前,我先講一個故事。

大約是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地問我:“為什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喜歡看我們吃東西,而且你說不能吃的,他們怎麼都好像沒關係?”“什麼餅乾糖果啊,只要我們想吃,他們都說好……為什麼會這樣?”

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其實這時候,孩子早已知道垃圾食物和健康食物的區別,只是他們很納悶:媽媽區分得這麼清楚的生活習慣,但是同一套標準套在老人家身上時,卻好像全都不適用了。“難不成媽媽用的是火星上的標準嗎?”

這是我當時對他們說的話,如有不敬,敬請見諒。

“老人家很愛小孩,有時候會愛到無法控制自己。”我應該沒說錯,連父母都可能,更何況是老人家。

“他們都知道這些是不健康的食物,但是因為看到你們喜歡,老人家就沒辦法對小孩說‘不’了(順便意指:看,媽媽多偉大多厲害,時時刻刻都在說不)。不給你們吃你們想吃的東西,老人家自己會很難受的……”

“為什麼你說不要常吃肉鬆?可是爺爺奶奶卻不管。”孩子的心裡可能也在懷疑:會不會是肉鬆好吃,媽媽要留著自己吃呢?

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因為,在爺爺奶奶小的時候,根本沒有肉可以吃,所以如果誰家有肉鬆出現,全部小孩的眼睛都會睜得亮亮的。糖果也一樣,當時,糖都是很珍貴的食物,小孩子難得可以吃到一塊糖……”我得儘量以不破壞長輩的形象來作說話的標準。背後說中傷別人的話,是錯誤的教育示範。

“因為,他們從小對這些食物的印象,都是很好的。於是,他們就覺得讓小孩子吃糖吃餅乾,是愛他們的具體表現。”我還沒說完,“可是他們沒想到,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已經跟從前不一樣了,垃圾食物隨手可得,如果媽媽不管,讓你們用從前的觀念來吃東西,這樣對身體會有很不好的影響……”

看看目前小孩超重的比例有多少,就知道事態有多嚴重了—— 這句話不是說給小孩聽的,是大人。抵抗誘惑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大人可以助小孩一臂之力。

當我們把小孩教好了,小孩自然會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什麼時候可以接受,什麼時候該拒絕”,即使長輩在旁邊搖旗吶喊,硬要挑戰孫兒的自制力。

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當你看到已經被教好的孩子的定力表現,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這是我的孩子在小一時遇上的“挑戰”,媽媽打從心底佩服他:

“星期五下課,要不要跟爺爺衝去漢堡王。”奶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逗弄著孫子。

看孫子沒接話,繼續追擊:“別管媽媽,放學直接去嘛!敢不敢?”再使出激將法。

我在一旁聽得有些於心不忍,他要怎麼拒絕但又不失面子呢?

“我敢啊!只是,我不想要—— ”

小孩當然想吃漢堡薯條啊。

他為什麼拒絕?除了家規不能違背外,他的說法令我動容。

因為他大可將為難的答案推給別人,“媽媽不準”。

甚至還可以捉住大人間的矛盾說,“我好喜歡吃漢堡喔!可是媽媽都說不行。”看看可否乘機撈到什麼好處。

在照顧和教養孩子上,跟長輩有不同觀念時,要如何溝通?


他不只沒有,你發現了嗎?他可能還怕自己破壞了媽媽和長輩之間的感情哪!

年輕一輩和老一輩,在觀念上,永遠無法相同,有太多年輕長輩在教育孩子上面受到“阻力”而困擾。

對此我的答案永遠都是:教大人太困難,尤其在我們這個以孝為本的傳統思維裡,有時候“溝通”可能被解讀成“忤逆”,所以,不如從小孩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