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低学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原始的混沌、模糊状态。小学低段是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初形成并逐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模仿性强,辩别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良好的班级集体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对学生思想的塑造、班风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各种消极影响的侵害有重要意义,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作为小学低段班级的班主任,该如何管理班级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的”。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首先,要树立全面育人、全面提高的思想。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开启智慧之窗的,看我们怎样引导、怎样去教导、怎样去影响与要求他们。我当班主任有一个观点:世上没有孩坏子。孩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和约束方式不当。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应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教风、班风、学生学风有很大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关键又在班主任。班主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在知识上,不能来半点虚伪与马虎,从小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从计数到运算,从书写到创作……都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习惯教育穿于学生生活始终,一个不关心学生生活,不关心学生兴趣与爱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任班主任以来,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学生生活的小处着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一年级新生,还是二三年级学生,都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就餐、卫生,做操等抓起,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衣食住行提一些严格的要求。力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全面了解学生原生家庭 , 深入分析学生个性特点

深入调查,全面了解,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每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作为班主任该从何处着手?回答是:“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家庭,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目的管理,不是一个好班主任。2017年我担任小学一年级一班班主任,全班40人,学生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锻炼的机会少,基本上是“多动”,难于坚持上完一堂课。有几个学生特别难管教,经常违纪,是典型的学习上的差生。为了把这个班带好,我首先调查了解,摸清班上的基本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实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获得第一手资料。对犯错的学生,我坚持找准原因,深入分析,教育疏导,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遇事谈心讲道理,让学生从内心知道自己的过错。通过合理的外化,促进了学生的“内化”,实现了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目的。针对班上特别难管教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发现他们均是父母离异,随祖父母生活。我每天尽量接近他们,课堂上尽量多提问,课间同他们一起游戏,坚持不定期的家访,主动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与了解。教育得到了家庭的配合,学期结束时,这几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纪律和学习上的双差生得到了转化。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三、加强班队组织建设,做到放手而不撒手


班队小干部的培养是班集体的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形成。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注重使用班干部,注意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注重培养班干部。我注重培养班干部的能力,鼓励他们组织召开班委会,组织开展活动。二是大胆使用班干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都有锻炼成长的机会。作为学生,起点都一样,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不能只以成绩的高低判断学生有无能力,有无发展前途,应大胆地使用那些较为调皮的学生任班干部,增强其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尊。三是严格要求班干部。在放手使用班干部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这听起来矛盾,但事实上并不矛盾,放手是让这些班干部放手地抓班务工作,严格是在要求上,纪律上对他们严格,在遵守班纪班规这个大前提下开展工作,若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成了放任自流了,要做到放手而不撒手。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化抽象教育为具体形象


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生活和学习,他们的行为,必须遵循集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受集体纪律和舆论的约束,集体的活动和班级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要把条文性的行为准则变成学生认知上的规范行为,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办到的,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如通过故事会,讲述雷锋故事,学习“钉子”精神。讲述“红岩”的故事,教育学生爱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这个和平的年代。通过参观工厂、矿山、农田耕作,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通过开展科技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可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要把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得到锻炼。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热爱教育工作,热心班主任工作,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取,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加强班队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才能成为一个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的班主任。


浅谈小学低段班级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