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那时候的我才大一,还没有开始读马尔克斯,也没关注到热点。

我是从2015年夏天才开始读马尔克斯的小说,读完一本之后,立即将他当作自己的文学偶像,并亲切地称他为"老马"。我的支付宝账号的头像,至今都是老马的卡通人像图。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曾立志要读完老马的所有作品,列了一个单子,一本一本划掉。

还未毕业时,我把学校图书馆所有马尔克斯的书都借了读完了,又与同学借。毕业后,每个月去一次深圳图书馆,抱回一本又一本马尔克斯。两年前,老公追我的时候,投我所好地送了我《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厚的两本。我至今记得,每天抱着《百年孤独》,在地铁上一页一页阅读的时光。

陆陆续续,读完书单上的大半。这一年多以来,由于生活的变动,读书渐少,曾经那个可爱的小目标也被淡忘。如果不是今天看到是老马的忌辰,我估计还不会想起来。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记录一下曾读过的马尔克斯,每一本都曾惊艳我的阅读时光:

  • 很薄的:《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苦妓回忆录》
  • 短篇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恶时辰》《爱情和其他魔鬼》《世上最美的溺水者》《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礼拜二午睡时刻》
  • 很厚,但是很过瘾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非虚构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番石榴飘香》《我不是来演讲的》
  • 当时读不太懂的:《族长的秋天》《迷宫中的将军》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 第一本是《枯枝败叶》
  • 最惊艳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最喜欢是《百年孤独》,很魔幻很入迷
  • 最有意思是《番石榴飘香》,可以了解老马的小习性

这样记录着,好像基本看完了?家里还有一本《活着是为了讲述》,老马的自传,一直没读。下次回家,一定把它带走。我曾想,赚了钱定要买一套马尔克斯全集,新经典那一套的版本。后来居然忘了这个小愿望。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因为马尔克斯,我知道了"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于是关注了那一类作家。

学校图书馆摆放马尔克斯那一排是我最经常拜访的,那一排的每一本,都曾被我摸过书脊。以至于,多了哪一本,少了哪一本,我都清楚知道。

因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我知道了胡里奥·科塔萨尔这个脑洞特别大的阿根廷作家,至今念念不忘他的《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我还知道了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大为赞扬的人,读了他的《佩德罗·巴拉莫》,特地买了一本珍藏。后来发现,很多喜爱小说的人,都特别喜欢这本书。

那一排书架上,有聂鲁达的情诗,还有一本《纸房子》。《纸房子》这本书虽然不出名,但也好看,讲了一个爱书之人,用书籍建了一所"纸房子"。其中有一段,最为难忘:

"一本博尔赫斯充作窗台;一本巴列霍,上头一部卡夫卡,旁边填上康德,再铺上一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当作门槛儿;还有科塔萨尔、专写砖头书的巴尔加斯·略萨;巴列-因克兰挨着亚里士多德,加缪和摩洛索里砌在一块儿;莎士比亚和马洛,在砂浆簇拥下终于难舍难分;所有这些书都注定要齐力筑起一堵墙,共同形成一道阴影。"

这段文字中出现的作家名字,就算没读过他们的作品,也曾听闻他们的大名。这么多作家的名字堆叠在一起,熙熙攘攘,好像一场文学的聚会。那种感觉,就类似如今看《清平乐》中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人同框聊天。

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我很惊讶,一直以为他过世很久了。没想到,其实我曾离他很近,只是那时候我还未曾接触马尔克斯。

看老马的照片,会觉得他是个很可爱的老头,笑起来慈祥。看到一张照片,突然想起,在《番石榴飘香》中,他谈及自己写作时的小癖好:桌上放一朵黄色玫瑰。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接触老马以前,我对他的印象是:百年孤独、小说很厚、晦涩难懂。接触了之后,才发觉"真香"。他的小说并不那么难读,就算是人名反复奇怪的《百年孤独》,也有一种神奇的抓力,让人继续往下看,而且能分得清每个人是谁。

虽然阅历尚浅如我,对于作品背后的深意暂未能理解透彻,但我仍感恩,曾经有那么多时光,是马尔克斯陪我度过。如今想起,依然怀念。既是怀念那段无忧无虑、可以一直阅读的大好时光,也是怀念那个能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不被生活琐事缠身的自己,还怀念马尔克斯曾给我的震撼和惊叹。

2020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六年,我读马尔克斯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