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19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次和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地缘冲突(两次鸦片战争更多的目的还在于通商),这就是在越南,当时已经占据越南南方的法国殖民势力北侵,而清王朝一方面不希望边疆不稳,另一方面也有庇佑自己藩属国的义务,于是,著名的中法战争爆发了。

不过,中法战争的主战场除了在越南北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域——台湾!在现在的台湾土语中,有这么一个历史术语“西仔反”,“西仔”指法兰西;“反”通“叛”是闽南语中对战争动乱的总称。“西仔反”就是指台湾第二次受到西洋人大规模入侵的历史事件——1884年8月2日至1885年6月13日,清军和法军在台湾的激战。

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在越南的冲突是怎么打到台湾来的呢?其实,从战术层面看,一开始是因为法国希望取得基隆煤矿为战舰提供能源,以便封锁中国东南沿海,取得战争优势,而清军则激烈防守,从而引起了一系列攻防战;而从战略上来看,台湾岛有重要价值,法国也希望占据台湾,可以预料到,如果法国占据了台湾,台湾将和法属东南亚联系到一体。对中国东南沿海造成重大威胁。

1884年8月5日,由于双方谈判破裂,法国东京湾(此“东京”指的是以越南东京河内为核心的北部地区)舰队司令李士卑斯(Lespes)率领三艘战舰强攻鸡笼(今基隆市),台湾战事打响。

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法军登陆基隆

不过,清朝对于台湾的判断是准确的,知道台湾这里可能有事,所以早就派前直隶陆路提督刘铭传以福建巡抚兼钦差大臣的身份前来台湾督战。第一次基隆之战,清军埋伏成功,法军陆战队上岸后死两人伤十人,狼狈逃回(殖民国军队不多,很看重伤亡)。

台湾方面的军队领导人物主要有两个:刘铭传和刘璈。这两位都是能臣,但阵营不同(一个是湘军一个是淮军)所以不和,不过战事来的时候,他们的指挥还是得当的。

不过,攻台不利,法国转向打击福建地区的海军,很惨烈的马江之战爆发,清朝南洋海军全军覆没,法国海军占据海上主动权后,台湾成了孤地,对于台湾来说,无法得到大陆支援是相当困难的。

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果然,法国攻破了基隆(其实是刘铭传的战略撤退),不过10月7日至8日,法军800名海军陆战队继续攻向淡水的时候,受到刘铭传早就部署好的部队痛击,据法方记载,法军当场阵亡9人,失踪8人,负伤49人,其中第1连连长方丹被俘(之后连同其他二俘虏被斩首),第2连连长德荷台不久死于西贡。这便是著名的“淡水大捷”。

自淡水之役战败后,自认已无力攻占台湾北部,改而封锁台湾海岸线。10月23日,远东舰队封锁台湾行动开始,将封锁线由台湾南端南岬(今屏东县鹅鸾鼻)延伸至东北部的乌石鼻,这使得台湾方面相当困难,清军决定反击,但并不顺利,毕竟法军战斗力远不是清军可及,比如在狮球岭东南侧300米的齿型高地攻防战中,法军强大的火力就使得清军吃了大亏, 法军以8人伤亡的代价,打死打伤了300余清军。

不过,法军事实上也已经没有太多攻击能力了,1885年(清光绪11年)1月6日法军“非洲军团”971人抵达鸡笼,开始朝暖暖(清法阵地交界处)推进,双方决战气氛浓厚,1月10日因擦枪走火,双方爆发竹堡之役,死约14人,伤34人,有3人失踪。

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当时法军统帅孤拔与李士卑斯皆认为不应在台湾发动陆战,但法国政府为增加谈判筹码,仍要求孤拔至少打赢一场胜仗,并占领鸡笼矿山。1月20日,法国外籍兵团约1000人抵达鸡笼,使陆战总兵力达到近4000人左右,足以发动陆战,于是双方继续焦灼,不过法军一直被困于基隆河北岸,而未曾渡过基隆河。

于是,法军改打澎湖,付出死5人伤12人的代价打下来了,1885年4月14日,双方开始谈和,法国政府令孤拔解除对台封锁,4月15日,法军正式解除封锁。但于和约订下为止都仍占领澎湖。

但法国人仍然遭到了报应,五月与六月之间澎湖流行瘟疫,法军病死很多,甚至司令孤拔也罹患赤痢,并快速恶化成贫血,后病死,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被清军击伤致死。

什么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场是啥样的?

这一仗总体来说,还是清军赢了,毕竟清军使得法军始终无法取得自己的战略目的(法国政府试图以台湾作为威胁清朝的筹码,之后是占领基隆,得到足够燃料,但法国一无占领台湾,二虽然占领的基隆,但是基隆煤矿被清军提前破坏),防守成功;不过,台湾也受到很大破坏,主要外销商品茶叶与樟脑无法出港,加上官员不断征求民团助战,经济生产遭到了破坏。

此战之后,清政府对台湾的战略价值认识非常清楚,所以很快就把台湾建省了,此外,因战事集中在台湾北部,台北的战略价值被突显强化,因此新政时省城虽在大墩城(今台中市),刘铭传却多移往台北城,新政也集中在台湾北部,这令台湾的政经中心由台南移往台北,并持续至今。

2004年为中法战争暨台北建城120周年,台北市于当年9月3日将中法战争清军阵亡将士入祀台北市忠烈祠,祭奠为国捐躯的清军将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