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廣東檢察 2020-04-08 12:43:01

親愛的同學們

度過了一個漫(féi)長(zhái)的寒假後

新學期也在網課中開始了

臺檢君給大家奉上特殊的開學大禮包啦!是什麼呢?

那就是“臺檢君說法”系列漫畫

“防範校園欺凌”法治小課堂

事不宜遲,同學們趕緊搬好小凳子

帶上小本本一起來認真學習吧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在校園裡,與同學發生矛盾摩擦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以正確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正所謂“打輸了住院,打贏了坐牢”,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既傷害了他人,自己也同樣遭殃,輕者會被行政拘留幾天,重者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下面我們來看看兩個小案例:

案例一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小麗(15歲)在拿手機自拍的時候,不小心把路過的若若(15歲)拍進了照片,若若發現後質問小麗為何拍她,小麗連忙道歉並將照片刪除。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若若當天剛好因不如意的事情在生悶氣,於是小題大做,找來朋友劉某等三人(均為17歲)對小麗進行毆打,並將毆打的場面拍成了視頻。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公安機關及時介入,抓獲了若若和劉某等三人。因若若案發時未滿16週歲而未追究刑事責任,責令家長對其加以管教,劉某等三人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案例二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16歲的焦某是初二某班的班長,一天在維持課堂秩序的時候與同班的趙某、修某發生矛盾,進而雙方約定放學後打架。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焦某的朋友何某、劉某(二人均為16歲)見焦某跟趙某、修某打架一對二容易吃虧,於是將一把摺疊刀給了焦某。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案發後,公安機關將焦某等三人抓獲,三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檢察官說法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未發展完善,當遭受挫折時容易在情緒上產生衝動和憤怒,產生一定的報復攻擊心理和行為,案例中的若若和焦某就是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釀成惡果。

“哥們義氣害死人”,案例一中的劉某等三人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朋友做錯事情不但不制止,反而幫助其作惡;案例二中的何某和劉某也缺乏對法律的正確認識,認為只要不參與打架鬥毆就不關自己的事,不知道提供作案工具也屬於共同犯罪。

針對校園欺凌,我們呼籲社會、學校、家庭等各界齊心協力,將“非暴力”理念灌注到未成年人的教育過程之中,合力為未成年人創造安全、無暴力的教育環境。

心理諮詢師心聲

打傷了別人,你就真的是贏家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彼此諒解,如果我們的個人權益受到侵犯,對方意識到錯誤主動向自己道歉,應學會原諒對方。如果用武力解決問題,甚至通過網絡曝光,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人身傷害。

出現此類事件,身邊的同學應及時發現並對受害者進行情緒上的安撫及生活上的關心,用友誼的力量減輕其內在承受的壓力。對於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同學,應及時進行勸阻,必要時向校方及公安機關尋求幫助,遏制此類悲劇的發生。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心理行為及自控能力弱,一旦激起某種性質的情感情緒,就如火山般猛烈爆發。當情感情緒衝破理智的意識控制時,容易產生偏激心理,行事衝動至矛盾衝突發生。

因而,在教育未成年人的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時刻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幫助他們做好情緒管理,提高他們的溝通相處能力,從而懂得如何妥善處理矛盾糾紛,相互尊重,保持健康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