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即便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汽车产业,吉利依然贯彻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的“三不”方针,141万年销量目标也不变动。与此同时,吉利还宣布仍按原计划执行全球化策略,领克车型将在今年第二季登陆欧洲市场。吉利之所以斗志昂扬,得归功其傲人业绩。可话又说回来,领克能“征服”欧洲消费者吗?

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1.业绩虽忧仍可前行

受国内车市下行大势影响,吉利汽车2019年业绩其实并不出色:汽车总销量136.16万辆,同比下滑9%;营收974.01亿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81.9亿元,同比下降35%。不过还好隐形财富在不断增长,比如汽车复合增长率30%排名自主第一、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6.2%提升至6.5%(终端,含国际)。相较过去,吉利品牌价值实现大幅度增长。

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再看领克2019年业绩,品牌终端销量同比增长29%,车型平均售价达15.6万元,成功破局杀入国内中高端市场。除此之外,领克代表“中国速度”夺得了WTCR房车世界杯年度总冠军。既然已在国内扬名,又在世界崭露头角,再加上背后有财大气粗的吉利,领克“出海”似乎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2.“出海”可谓凶多吉少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出海”的前辈们都撞了冰山。2000年左右,长城、奇瑞和吉利等纷纷杀入海外市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已“走出去”二十多年,自主车企出口成绩仍一言难尽。长城汽车出口160多个国家地区,累计总量还不到70万辆。奇瑞汽车在海外有16个基地1100家经销商,累计出口量也只有150万辆左右。

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汽车出口是一项持久战,不仅前期投入重、运营成本高和竞争压力大,还将面临诸多不可控危险因素。2014年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受此影响吉利汽车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0%左右。长城汽车也曾因俄罗斯经销商破产,约有5840万美元(折算约人民币4.15亿元)未能收回。市场局势不稳、经销商缺乏管理和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等,都制约了自主车企“出海”步伐。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汽车并没有建立优质的品牌形象。自主车企往往通过性价比手段抢占海外市场,长此以往形成了低价低质形象。也正因如此,自主车企始终未能在海外与欧美大厂形成对抗。别看国产车出口国已超200个国家,其实大部分都是巴西、伊朗和俄罗斯等无(弱)汽车制造基因的市场。国产车在主流市场,可谓一败涂地。

3.背靠大树积攒优势

困难重重也得干,毕竟只有“走出去”才能憧憬更广阔的未来。我们利用经济学的一个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简单审视领克欧洲市场发展前景。先说一说优势,吉利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并且当年以“蛇吞象”姿态收购沃尔沃,母公司优质形象可助推领克快速建立品牌信誉。其次领克背靠沃尔沃,车型产品力能迎合欧美消费者需求,还能利用资源快速铺设欧洲市场经销渠道。

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今年2月中旬,吉利和沃尔沃对外宣布,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也就是说,未来吉利将突破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无形封锁,领克或许能完全融入沃尔沃技术。届时以“小沃尔沃”姿态登陆欧洲市场,靠性价比优势或能大干一场。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品牌形象及沃尔沃技术资源扶持,相对而言领克更易取得欧洲消费者信任。

4.形势严峻前途未卜

再来说一说劣势,领克纵然有沃尔沃扶持,但品牌仍缺乏辨识度高的核心技术。沃尔沃有安全理念、宝马有操控卖点,每个豪华品牌都有强烈的技术属性,领克呢?并没有傲视群雄的“中国风”亮点。除此之外,品牌知名度低、渠道管理难度大和技术研究落后等,都将阻碍领克欧洲市场发展。当然,吉利决定领克登陆欧洲市场,肯定不是鲁莽之举。领克已“经受住”国内消费者检验,欧洲市场也没有站稳脚跟的自主品牌,趁虚而入不失为明智之举。

领克拿什么“征服”欧洲消费者?

最后说一说威胁,这可就太多了。就算不管BBA,丰田、雷诺和标致等普通大厂,也够领克喝一壶。其次新冠疫情肆虐欧洲,经济衰退或将导致汽车市场萎缩。最后就是文化冲突,欧洲消费者更注重驾乘品质,且因城市道路狭窄更偏好大众Polo之类的两厢车。领克现有产品线并太迎合市场需求,而通过堆积配置营造的性价比,也未必能转化成竞争优势。

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领克登陆欧洲市场恐是九死一生。据悉领克不再采用传统销售模式,主要以类似租赁售卖的“订阅模式”(付小部分定金即可用车,后期喜欢就买,不喜欢可退车)服务欧洲终端客户。降低门槛的售卖形式,也侧面反映了领克的忧虑。当然,小编发自内心希望领克能立足欧洲市场,能否如它所愿看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