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青少年就别看了,看也别把它当真,哪怕它当中有真事

之前推荐冯骥才的《100各人的十年》(故意写得错字,请忽视)时候,直接被别人举报了,通过沟通得知举报理由是:影响社会河蟹。我不知道那位举报的读者是怎么想的,但我想重申一下之前那篇推文里读者想要推荐这些书的最初心愿:

跟不了解社会的新人增长点知识,看见些真东西,增广见闻。举报的那位读者估计只是看了这一本,而没有看到我前后推荐的那些历史书,那些排列、安排都是有意为之,是想所有看到那篇推文的读者能在读过那些书之后,能明白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伟大有光荣,也有污秽的沟渠。生于黑暗而心向光明,直视深渊而奋起追求美好,不光美也不刻意隐恶,这是我们能一直前行的动力;而在这之外推荐的那些以世界范围为尺度的历史书,则是为了让那些会陷入“我的国家怎么会有这些丑恶”痛苦的读者明白,黑暗与光明并存的现象,不是一个国家或文明独有的,而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不必自卑,不必妄自菲薄,只需坦荡承认、记住教训、向着更好的地方走下去,对得起曾经经历的一切就可以。比起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我们了解世界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明白自己在这个巨大的世界当中所处的位置

最近废话说的有点多,还是给大家推荐好书吧。今天的这两本书,是延续之前的读者要求推荐的。大家不喜欢也没有关系,能看到就好。

《夹边沟记事》 《定西孤儿院纪事》 杨显惠 作品

这本书青少年就别看了,看也别把它当真,哪怕它当中有真事

小说封面

读完这两本书,什么叫【如鲠在喉】大家一定会深有体会。以半纪实体小说的形式,用近乎于白话的语言平铺直叙,因其真实而显得绝望透顶!《夹边沟》讲的是右派的故事,右派大多是知识分子,这部小说多半咱们这个年纪能真正看进去的,不会有多少人;可《定西》里的主人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几千年历史车轮所碾压的公分母,是最无助群体中最无助的群体。从来没有人讲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牺牲被看作理所应当,甚至在书中可以看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愿再提曾经的经历。毕竟,历史是国家的记录。

这本书青少年就别看了,看也别把它当真,哪怕它当中有真事

作品封面

定西孤儿院是甘肃省1958年到1960年受极左路线和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重灾区,灾难使得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产生了大量失去父母的孤儿。为安置这些孤儿,定西专区紧急成立了一个专署儿童福利院,接纳了几百孤儿。同期,定西专区的各县、镇、重灾县的各人民公社都成立了儿童福利院或是“幼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儿童福利院收容了大约五千左右的孤儿。 杨显惠在本书中以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死亡的惨烈情境和人性的黑暗面撕裂在人们眼前。以上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大体内容。

这本书青少年就别看了,看也别把它当真,哪怕它当中有真事

作品封面

《夹边沟记事》则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在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几千名因言获罪的人们,如何被迫劳教或劳改的故事。这本书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

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历经数年,大海捞针般搜寻和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并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极具震撼历的纪实性小说。它以夹边沟之一隅,全方位、深层次地重现了历史,全书通过近20个故事,对众多受难者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描绘。从而不仅能让我们对过去的那段岁月加深了解,更有助于我们构建自己的人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青少年就别看了,看也别把它当真,哪怕它当中有真事

看看就行了

他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短篇小说的格局,到底是真事还是故事呢?”这是多人挑战他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觉得当年不可能有这么惨无人道的事情发生,所以这里面就牵涉到这些是小说或是纪实的问题了。其实杨显惠说,他写的这些东西,故事绝大部分是真实的,人名甚至有时候也是真的,但是他用小说的笔法,加上一些情节叙述的方式,如此而已。文学一加工,有时候产生一个效果真的是相当相当震撼的,有一种历史上的虚无,但是又有一种让人欲哭无泪的感觉。此书让我们第一次看清1960年以前的夹边沟农场,看清反右时期的整个中国,甚至重新认识我们已知的“历史”,在时光积淀的尘土下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触目惊心却不为人知的过去。 而此书掘起了受难者的尸骨,将现实赤裸裸地呈现于我们面前,才使我们不致在这段历史上成为有眼盲人。

如果有喜欢的小伙伴,除了看看这两本书之外,还可以看看《甘南记事》、齐邦媛的《巨流河》等作品。以上提及的小说、书,书群里都有;网上也能找到相关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