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紅細胞”助力跑出長江岸線整治“加速度”

自全力推進長江干線(當塗段)生態環境整治工作以來,當塗縣堅持高站位推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當塗雛形已現。

当涂县:“红细胞”助力跑出长江岸线整治“加速度”

在“治”上出實招

沿著江心鄉彭太村乾淨平坦的沿江村道前行,幾輛挖掘機正在一旁對無功能建築和違章建設等進行拆除。“趁著現在天氣晴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力爭提前完成整治任務。”彭太村黨支部書記胡恆翠說。

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推進,當塗縣始終將長江大保護與生態修復、河長制、環境衛生和違章搭建專項整治等工作相結合,高質量推進整治任務。在沿江東岸,該縣重點實施船舶企業整治、港口碼頭規範提升、姑溪河口切灘、停靠船舶整治、沿江構築物整治、入江排汙口整治、環境衛生整治、綠化提升等8項工作。在沿江西岸,重點實施渡口改造提升、堤坡加固和綠化提升、江堤建築搬遷、沿江垃圾治理、沿江人居環境整治等5項工作。

在長江岸線姑孰段整治過程中,姑孰鎮黨委積極探索“黨建+網格化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推動黨員幹部資源下沉,深入長江岸線現場,化身宣傳員、調解員、保潔員。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姑溪河入口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已拆除違章搭建304平方米、破損建築168平方米和無功能用房99平方米等。

在“管”上下功夫

為根治“長江病”,勢必要在管理上下功夫,開出合理“藥方”。當塗縣制定印發了《長江干線當塗段生態環境問題整治任務清單》,梳理12項具體工作任務。堅持日常動態與定期巡查相結合,在管控手段上下功夫。

針對水域內環境整治問題,當塗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成立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建立長江水環境聯合執法監督機制,協同打擊跨區域環境違法行為。同時,會同當塗縣生態環境分局,對萬才船廠、中天型材等碼頭進行突出環境問題查處,會同縣港航局,對開發區6家碼頭(含危化碼頭)進行督促指導美化提升工作。常態化開展對長江1公里“散亂汙”企業大排查,做到船舶修造企業應綠復綠。

為鞏固退捕轉產成果,順利開展長江禁捕工作,該縣農業農村局漁監站黨支部設立“水上先鋒崗”,在長江流域當塗段水域持續開展“清網行動”。連日來,共清理水中網具5萬餘條,開展長江航道巡航檢查100餘航次。

在“護”上廣發動

看護好長江水,發展後勁才足。在鄉村振興的關鍵節點,當塗縣各級黨組織在疫情防控和長江岸線整治兩條戰線之間奔走,始終保持高昂狀態,為長江大保護奉獻先鋒力量。

太白鎮黨委以“河長制”為抓手,以村級黨組織為單位組成行動隊,細化分工,堅持黨員先行,做好群眾工作。有了黨員的帶頭,太白鎮沿江村莊的退耕還“江”工作得以順利有序開展。

長江支流乙字河邊,姑孰鎮黃山社區的黨員自願組成了春風志願服務隊,從年前開始服務隊便對乙字河整治進行不間斷巡查。“我們希望能通過巡查的方式確保乙字河堆積的萬噸固廢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春風志願服務隊隊員稱。

環境整治好了,如何避免再次回到“髒亂差”呢?產業發展是關鍵,觀念轉變是亮點。在沿江生態環境整治工作中,當塗縣按照鄉村產業振興要求,結合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試點契機,對沿江環境實施規劃改造。按照“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四位一體”模式開展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村民宿、養老休閒等服務產業的深度發展。看著家門口逐漸變得整潔美麗,沿江村民紛紛自覺加入到改造工作中,鄉村產業結構得到了初步優化轉型,長江保護有了十足後勁。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徐曉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