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与网络教学之间——“天山学者”项久雨教授的喀大情怀

【喀大“云”课堂】在疫情防控与网络教学之间——“天山学者”项久雨教授的喀大情怀

2020-03-22 22:34


在疫情防控与网络教学之间——“天山学者”项久雨教授的喀大情怀

在寒假的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每逢有人问起项久雨教授在忙什么,他总笑眯眯的说他在喀什大学的家忙碌了一个寒假。

作为武汉大学的二级教授和喀什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1月16日来喀什之前,项久雨教授原本打算放弃春节和寒假休息时间指导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申报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但因疫情原因,项久雨教授在喀什大学开启了一段疫情防控与网络教学两不误的特殊生活。

“这场疫情不仅考验党和国家,考验我们的制度,考验我们的人民,同时也考验我们个人。但是,能否经受住这场大考,交出满意的答卷,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项久雨教授不仅认识深刻,而且用行动践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项久雨教授抓住抗击疫情背景下一体化思政铸魂育人的教育契机,录制项久雨思政“疫”课堂系列网络公开课:中国抗“疫”精神简史、中国抗“疫”的磅礴力量、生命意义的“疫”中思考、“疫”中传播正能量,增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激励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极大地夯实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3月3日,身处全国各地的50多名本科生和20多名硕士研究生盼来惦念已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他们敬爱的项老师在“线上”准时相聚。

线上教学开展后,项久雨教授不仅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同时承担了2019级学科思政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本科课程和《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课程的讲授工作。在线上教学上,项久雨教授以视频讲授、音频录播等讲授方式为主,以语音答疑解惑为辅,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展开在线互动答疑,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导向,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同学们认真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

网络授课模式打破了传统授课的空间局限性,有效促进了课堂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为给同学们提神鼓气,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在每日的“课前五分钟”中,项久雨教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各种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通向智慧、获得幸福感的人生“秘籍”,引导同学们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将热点问题与专业兴趣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能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长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对项久雨教授授课方式纷纷表示的高度认可。2019级学科思政方向研究生张晋同学颇有感触地说:“早就听说项老师在实体课堂讲课就很有感染力,氛围活跃、互动热烈,没想到在“云”课堂,项老师讲课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离不开老师课前所做的准备与付出。”李敏同学说:“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进行认真的点评、指导和记录,兼顾到了我们每一个同学随时与他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项老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针对每个学生逐个点评,活跃的课堂氛围驱散了疫情防控期“宅”家的压抑感,激发了同学们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和学术思维。

项老师和同学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进行互动、热烈讨论

尽管疫情肆虐,却没有阻止项久雨教授与喀大教师研讨学习的脚步。为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团队成为共生共长的教、学、研共同体,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团队成员把网络平台作为大家相聚的“办公室”,分组开展“线上集体备课”,确定每周研修话题,定时组织线上研讨。针对省级规划课题所属的三个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各自阶段性资料整理,总结反思。

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建设者,项久雨教授在战“疫”中带领团队组织教师利用居家时间,组织喀什大学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并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出谋划策等,有效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其次,项久雨教授多次通过网络连线、视频会议指导8名教师开展线上科研活动,指导选题、论证,修订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组建教学指导,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线上开展学科瓶颈问题研讨、备课专题研讨、线上会议安排部署等等工作,结束常常已是半夜。

“对我来说,来到喀什大学就是要忘我工作,如此才能诠释生命的意义。来到喀什大学后,我爱上了这块土地的一草一木。喀大是我家,是值得我为之奋斗的梦想之地。”项久雨教授感慨的说。

课后,项老师就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项久雨简介:项久雨,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武汉大学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天山学者”,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中央高校基本经费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学者。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第三十一届博士后基金资助金获得者。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权威和国外SSCI&SCI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等转载30多篇。独著的《中国新贡献》(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推介,入选2019年中宣部和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6篇咨询报告被中央等釆纳。出版专著、合著10多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多项。

撰稿:巴莎、王春梅(学生)

供图:安亮、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稿:司律

主编:丛培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