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我们大多都做过上面这种,关于第一印象测试心理的题目。

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一印象,不是简单的一幅图或一句话,而是一个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就好比三百六十行,这就是人们产生的定位差异,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定位初期在每个人脑海中留存的第一印象。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01

说到第一印象这个词,褒贬不一,与之相伴的往往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思想。

对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有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就会引导我们在接下来的所有接触中,在心理上不由自主地产生定位,甚至对接下来的行为有着诱导作用。这里的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叫它定位效应。


02

定位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影响深刻。不管是感情,工作还是社交,都有着关系密切的涉及。

比如我们在接手一项我们不熟悉的业务,可能因为之前产生的第一印象,就会对这项业务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执行的影响。这是人们天生就有的一种自我认知协调心理在作祟。

“这个工作别人都说很难,我肯定也做不好,不要了。”

“这个人长的这么好看,肯定是个花瓶。”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潜意识会自动保持前后认知的一致性,从而使不同的认知之间得到协调。此时,心理就会觉得因为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取中间值。

但恰恰是这一份中间值,可能会导致自己背离了原有的轨道,做出错误的决定。

“其实这份工作很对你专业技能,对你来说很简单”

“这个人原来不止好看,能力也强”

具有这种特质的人,生活中总是过于纠结自己的选择,即便心力交瘁也无法做出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决定。

而且他们还总是具有兼得鱼和熊掌的贪心,却又因为不愿意为了某一喜好而放弃一些过时的东西,结果是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自己心中所有的欲求,最终竹篮打水。


03

关于定位效应,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卡尔·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来验证定位效应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在一个玻璃瓶中放6只蜜蜂和6只苍蝇,把瓶子横着放倒与桌面,使瓶底对着屋子里唯一有光的方向。

【实验现象】6只蜜蜂向着有光的地方直接飞去,却因为玻璃的阻隔无法逃离,在瓶底区域不停地转圈。

与蜜蜂相反,6只苍蝇也发现了光源,可当它们发现根本飞不出去时,就开始了乱飞。但很快,它们就发现了瓶口,逃之夭夭。

此时,瓶子里只剩下累得筋疲力尽的蜜蜂。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但在这个实验中,光明的来处恰恰正是死路。

蜜蜂有趋光的天性,它们偏爱光明,在它们生来的第一印象中就已经认定只有光明的地方才是飞行的方向。因为和认知的第一印象相反,蜜蜂因此受到自我定位的限制,从而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这看似是一个对自然界生物习性的观察实验,但如果把其中的道理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就会发现一些令人诧异的相似结论。


04

人们总是会重复自己已经认定的看法和行为,如非必要,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做出改变。

定位效应还有一种认识偏差行为,那就是对自我第一印象的“顽固”坚持,这种顽固且盲目的自信,可以看成是一种一意孤行。这些人认为凡事不符合自我认识的事物都是不正确的,都是存在问题的。

他们的行为往往见于生活:从不轻易接纳别人的意见,也不愿意在工作中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往往自命不凡,却又因为缺乏集体合作的协调性而总是导致一事无成。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都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印象的这种定位,会使人们产生思维定式,但如果能把某种定力集中起来,就不会过多地受到外界要素的干扰,而可以长时间从事某项工作,避免因见异思迁而带来的种种后果。

毕竟,真正的选择权还是在你自己手上。

第一眼看到什么,决定你以后的定位与认知


一笔一纸,破解微小动作、表情后的密码,超级简单、实用读心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