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我跟朋友、同事说,”我其实是个内向者“。通常都会得到一样的内容:”哈哈哈,怎么可能,你那么健谈。”很多人都认为,内向跟外向指的是“喜不喜欢认识人?”,“在陌生人面前会不会聊天”,“聊天会不会怯场”等等标签化的概念。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被人误解外向性格,这其实让我很烦恼,所以决定写写。

···········

··········


先辟个谣,粉碎一些关于内向的传说

总有人以负面的眼光来看待内向者,比如批评一个人喜欢说“他/她就是太内向了”。这些偏见对于内向这个定义来说,偏差相当大并过于极端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1、内向者都很害羞

的确有少部分的内向者容易害羞,但这并不都是。很多内向型的人的社交能力并不差,只是他们并不觉得一定有必要让其他人的陪伴。当然在社交上如果不是自愿主动行为,内向者在被迫参与社交是,还是容易感觉到紧张。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2、内向者很讨厌跟人相处

内向的人不是厌世者。事实上,内向者往往对其他人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愿在社交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已。所以他们可能会避免一些社交。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3、内向者就喜欢一个人待着

内向者确实比较喜欢独处,但不意味着他们总是希望孤身一人。也不意味着他们老喜欢在一个地方待着。他们也会很享受跟密友相处,但他们也不想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别人身上。


什么是内向?

内向、外向更多的是个性的特质,内向性是许多不同人格理论中确定的主要人格特质之一。

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内向的人群估计占所有人口的40%,其实具备内向特质的人群,占比还是很大的。具有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往往给人感觉拥有神秘感。所以很多人喜欢去测试自己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

内向与外向并非可以黑白分割清晰的,可以这么打比方

内向与外向分别是一根直线的两端,中间的人群有最平均的特性,既不外向也不内向,大部分人群都在中间点的位置,既倾向于外向,也有部分内向。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如果要简单的定义:

1、内向者通常被定义为会在社交场合感觉到被消耗能量,在与大量的社交互动后,内向者通常喜欢待在安静的角落才能“充电”。

2、外向者则更喜欢社交,并能感受到社交互动的激励。也可以打个俗话:“人来疯”。

内向的人往往就是所谓的内向型。遇到各式问题,内向者不喜欢专注于外部刺激源,而是从心灵和自我经验中获取能量,也就是更能反思自己。

君子“吾日三省吾身”,内向者更喜欢内窥自我。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在各类的心理测试中,或者互相的玩笑,好像性格的特质只会剩下两种,要么外向,要么内向。实际上,内向和外向更像是持续变化的过程。也许你倾向于内向,又或者你的性格特质可能处于中间位置。但在某些环境和情境中,你甚至可能更加内向也有可能变成外向。

可以这么说,很少有人会有纯粹的外向或纯粹的内向

同样,内向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容易害羞或有社交焦虑。虽然有一部分内向的人容易害羞或患有社交焦虑,但这与内向外向无关。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因为什么会导致内向?

内向倾向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其实都有不断地研究。有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内向外向可能是由于遗传和生物学原因

研究发现内向和外向的大脑存在差别。研究认为,大脑中多巴胺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一个人的内向或外向。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脑干内部是一种称为网状激活系统(RAS)的结构,它负责控制身体的唤醒水平。研究发现,内向的人不像外向者那样具有好奇及探索性。

研究人员在研究对象在赌博时,观察大脑区域里的:杏仁核(有助于控制情绪)和伏隔核(它有助于控制多巴胺如何被身体的奖励系统处理和使用)的活动情况。

外向者在大脑的这些区域比内向者有更强的反应。这表明外向刺激倾向于外向刺激,而内向者则表现出较少的反应。这可能是外向者更喜欢新奇活动和结识新朋友的原因,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身体的奖励和愉悦体系。内向的人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上文叙述过,任何的内外向都不是独立极端的,同时也不代表所有内向者都一模一样,某些人可能比较内向,某些人只是偶尔或部分拥有内向。

内向者有些典型的行为,你可以试着看看是不是内向者: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1、经常需要独处才能充电?

内向者容易被社交人群淹没,独处休息一段时间内向者恢复活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外向者(也称为外向性格)能从社交互动中获取能量,内向者在社交时会消耗能量。

这并不意味着内向的人讨厌所有的社交活动,或不善于与其他人相处

。只是说在社交后,一个内向者通常需要独处享受孤独后,才能重建他们的能量水平,从社交带来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2、你的闺蜜或者密友不会很多?

内向者通常不喜欢与他们不熟悉的人交往。然而,他们拥有小圈子的闺蜜和密友,是无法同时维持大量社交关系的。他们的社交圈子虽然小,但这些关系往往更加深刻和持久。

外向性高的人通常有很多朋友和熟人。他们也喜欢结识新朋友。内向者宁愿与他们称之为朋友的人,和有选择性的人群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互。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3、你更喜欢独自工作?

每个人都会在一个集体中工作,但内向的人如果被允许独自工作时,他们往往最具创造力。所以通常需要大量社交互动的职业不会吸引内向的人。他们更适合自治的工作:比如作家,程序员,建筑工程师,会计,或艺术家等等职业。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4、你不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

内向者通常会比较谨慎,更喜欢观察和倾听,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喜欢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只要他们喜欢,还是非常擅长容易被关注的“演讲者”等等。前提是他们喜欢。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5、人群多的场合让你感到不知所措或心烦意乱?

外向的人的能量会在社交中持续获得,在人群中很容易兴奋起来,但内向者在人群众多的地方,容易分散注意力或在这种情况下感到不知所措。

研究表明:内向者往往比外向者更容易分心,他们很难在人群众多的地方集中精力。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6、你不太喜欢闲聊,很少闲谈?

内向者会常常觉得闲聊很乏味,甚至感觉闲聊压力很大。内向者很喜欢内心丰富的想法,但只对自己说,不喜欢表达情感情绪。

闲聊通常是关于分享对各种主题的想法和感受,但内向者宁愿自己去思考这些,他们通常不喜分享这些,这对于其他人来说,很难获知内向者的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7、很享受孤独?

有空,内向者就很喜欢享受些显得有点孤独的行为:阅读、视频、单机游戏,听音乐和其他独自的活动。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内向者会想要一直独处,他们是需要一些时间让自己放松。如果你有段空闲,就只是想独自度过,追求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一个内向的人。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8、你不喜欢接打电话?

内向者不喜欢即时的语音通讯,他们更喜欢一些互联网式的交流,比如微博、微信文字等等。这是因为内向的人喜欢在说话或回应之前有时间思考。打电话回感觉要马上,而内向者如果社交上丧失了思考会感到压力,所以他们真的不喜欢打电话。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9、身上有距离感,别人感觉很难靠近认识你?

其他人有时会觉得内向者很难靠近去了解。他们会无意识的塑造些距离感,让有些感觉到“压力”的人们远离。虽然这可能会让人们难以了解你,但当人们成为你朋友时会变得非常亲密。因为人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了解你。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10、你的内心丰富而生动,外表波澜不起?

内向者往往非常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他们的能量是内向的,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人生”。他们擅长仔细思考事物并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向内思考意味着也非常擅长内省和自我分析,非常具备自我意识。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11、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因为内向者喜欢观察而不是说话,所以人们常常觉得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虽然你更喜欢与自己相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其他人不感兴趣,所以内向者通常喜欢听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判断完以上的内向痕迹,如果发现你的朋友或者爱人、家人是个内向者,你可以了解些细节,然后就能更好的与他们相处:

不要觉得有时有时内向者会有点莫名其妙,他们真的只是需要些向内的能量

1、尊重内向者对时间的需求,他们真的很难长时间处在大量社交环境,他们在独处时并不意味着他不爱你;

2、倾听他们,内向者很难主动的分享自己,不要让他们感觉孤独。当然这种疏导型的倾听,有时会引起内向者的反抗,一定要明白他们什么情况下,完全没有心情去分享,不要去逼迫他们;

3、内向者社交有明确的边界意识,不要轻易打破它们,除非你确定已经进入他们的心扉;

4、不要试图强迫内向者进入不舒服的环境,比如一些没必要的应酬,但是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去参与社交,因为社会很现实,毕竟社交能带来有用的人脉;

5、内向不是病,不要去治疗他们,不要让他们尝试去克服那些“孤独”;

6、真的想与内向者深交,请尽量缩小社交互动的圈子,保持一对一,你会更容易接近他们;

7、与他们交谈,不要闲扯,除非他们愿意,不然就直接进入主题,不要消耗他们的社交能量。

10个经典心理测试,粉碎“内向”传说:辟谣后,咱连内向都不够格

布谷青柠团队成员 薆卌 本尊

@薆卌 也是个内向者,

好好宠宠我,

给我偶尔翻下牌,

关注下下,

或许我们就是好闺蜜。

我愿倾听你....

文献参考:Explore.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