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請慢慢來,不要急

之前聽到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錯過了2008年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而且這種觀點還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學者說的。我不太同意這種意見,因為2008年的時候中國的實力還不夠,那個時候強行推出人民幣國際化,只是做出頭鳥而已,對中國來說不是好事。也就很難獲得難得的十年戰略機遇期。

當年歐元剛出來的時候,薩達姆要求原油用歐元結算,結果後來就很明顯了。如果2008年中國強行推出國際化,雖然不會像伊拉克一樣,也會面臨較大的戰略壓力,會讓2018年的貿易戰來的更早一些。

國際貨幣的條件

中國有句古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在全球市場也是如此,沒有實力的時候,不要當出頭鳥。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貨幣能夠佔據主流。這是因為一種貨幣的交易成本是最低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全球主要商品可以用三四種貨幣交易,那麼貿易風險就會高的多。因為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注自己交易的貨幣以及貨幣背後的國家,否則就會有風險。

那麼誰來當這個貨幣呢?由於現代貨幣都是紙幣,本質上沒有價值,背後是信任,那麼什麼國家能夠最大程度獲得所有人的信任呢?自然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那麼2008年的中國是世界最強的國家嗎?顯然不是,而且還有不小的差距。

貨幣是用來交易的,那麼作為一個全球貨幣,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首先,全球貨幣不能夠隨便貶值,那麼如何才能保證貨幣不貶值呢?甚至還有升值的空間,經濟實力就是最好的保證;

其次,全球貨幣要能夠自由兌換,如果一個貨幣不能自由兌換,那麼這個貨幣即便不貶值,那麼也會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

最後,作為全球貨幣,一定要把自己與貨幣深度捆綁,否則別人也不會相信。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雖好,但是並不深度捆綁,那麼就有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不過一旦成為全球貨幣,想不深度捆綁也不行。

因為一旦成為全球貨幣,貨幣的各種好處就會誘使產業朝著金融化的方向發展,那麼經濟就會高度依賴於貨幣本身,一旦信用破產,那麼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就是致命的。

作為全球貨幣有一些好處,就是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融資,這是鑄幣稅。但是要維護這種全球貨幣的地位,主權國家也必須要付出很多成本。比方說需要在全球維護秩序,還得打壓挑戰者。

中國是否迎來了國際化的最好時機?

以上的三個條件中,中國在經濟實力方面目前已經基本上具備了條件。雖然從GDP來看,中國好像還不夠,其實GDP有水分,中國的實際GDP已經超過美國或者接近,因為中國有很多系統都沒有被納入GDP的統計範疇。不管這是實際統計難度的問題,還是處於戰略層面的考慮,很多國人都應該知道。

當然,儘管如此,目前還是有一些不足,因為美國並不是一個國家,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管是從制度層面還是文化層面,他們的信任度還是更高一些,如果想要打破他們對美國的信任,目前還很需要時間。至少在美國名義GDP還是第一的時候,這種信任還是會存在的。

在軍事層面上,雖然中國目前有一些局部優勢,但是依然不夠,離美國還是有一些差距,而軍事實力是貨幣的基礎,所以人民幣目前還只是強勢貨幣,而不太可能短期成為全球貨幣,這一點我們要想清楚,也不要想短期內成為全球貨幣,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主流全球貨幣只有一個,要想成為主流貨幣,就得讓上一個倒下

從流動性層面來看,當下中國還的資本自由流動還是有一些障礙,但是這種障礙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沒有什麼對錯。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多,開放的必要性是有的。因此,此時逐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事情。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這個過程應當是循序漸進的,門不要一下子全打開,先讓一些人進來試一試,不行了再把門關小一些。等到摸清楚他們的套路,制定好規則,打狗棒多一些,再全面放開也不遲。

當下,雖然歐美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垮臺的,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美國目前的狀態雖然有一些問題,還不至於到達美元崩潰的時候。

所以,我們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我們開放不是為了推進全球化,而是為了推進國內經濟的發展,不要為了人民幣的國際化而國際化,讓一些順其自然。當自己的實力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別人會搶著要你的貨幣,擋也擋不住。目前沒有必要為了這些名頭去做一些挑刺的事情,安心發展,搞好國內經濟才是王道。

仙人掌的果實固然美味,但是如果還沒成熟,只能咬一嘴刺。

人民幣國際化,請慢慢來,不要急

對於一個大國來說,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靜待花好月圓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