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等了許久的滴滴整改,卻等到了一份暫停深夜服務

的通知。

從效果上來看,這劑猛藥比曾經的道歉、三倍賠償、高管停職都要有效的多。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1、表現的滴滴整改的決心。

2、暫停服務後打車肯定不像以前那麼方便,拒載、漫天要價的現象捲土重來,這時人們就會想到滴滴的好處。

而服務還沒有暫停,就已經有輿論開始支持滴滴。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當然,其中不乏水軍的影子,但不可否認的是,滴滴這一舉措,確實讓一些吃瓜群眾開始倒向滴滴。

許多人都沒有明白滴滴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出現多次強姦殺人事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順風車的社交理念,和寬鬆的車主審核制度,引來了一大批低素質的車主。

其次還有滴滴客服系統的混亂,以及對乘客生命安全沒有完善的保障機制。

對於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滴滴的聲明之中,沒有找到任何的解決措施。

反正是用了一刀切式的暫停服務,這種賭氣+罷工形式的操作,對乘客安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件事讓人不禁想到,在當年的3q大戰之中,騰訊的那一份“我們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的聲明。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騰訊當年這個操作,和現在的滴滴幾乎如出一轍。雖然手段極為激烈,但是效果卻非常好。

這份聲明幾乎瞬間讓360服軟,然後發表聲明,表示願意擱置爭議,恢復網絡平靜。

而同樣,滴滴的這份聲明,是在逼乘客在安全和便捷之間2選1。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被性侵或者被殺都是十分遙遠的事,而打車不方便,卻是眼前實實在在的問題。

滴滴到底要做什麼,才能增加乘客的安全係數呢?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首先滴滴要承認自己是一家租車公司。

從滴滴成立到現在,一直都宣稱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因為做科技公司既省錢又省心。

低門檻入駐條件,必然會帶來大量的低素質司機。

而滴滴排除這些低素質司機,靠的不是審查,而是算法。

司機的服務差評分就會降低,不容易接到單,時間長了自然會退出滴滴平臺。

然而靠算法過濾司機,有一個時間相當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乘客最危險的時候。

換句話說,滴滴把過濾司機的成本,轉嫁到乘客頭上,讓乘客用生命和安全幫他們完善平臺的管理。

做科技公司的好處就在於,他們不需要對司機負責,不需要對乘客負責,不需要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負責。

就像當年的快播一樣,他們認為自己只提供平臺,而在平臺上傳播什麼內容,造成什麼後果,都是用戶自己的責任。

而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會被接受的,快播王欣被判刑,而Uber在進入歐洲時,也被政府強制認定是租車公司,還要求必須對平臺上一切安全問題負起責任。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其次是把順風車做成真正的順風車。

前段時間隨機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順風車跟出租車有什麼區別?

而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順風車比出租車便宜。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雖然順風車和出租車在定義上完全是兩種東西,但滴滴公司未對他們作出任何的區分。在乘客的使用方面也沒有明顯的區別。

從定義上講,順風車應該是在上下班途中,捎帶一名乘客,讓乘客幫自己分擔一部分油費,達到資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按上面的定義,順風車主應該至少具有正當穩定的職業,每天穩定的接單路線,平均每天兩次左右的接單數量等等。

單單要求司機有正當職業這一條,就足夠過過濾掉絕大部分潛在的犯罪分子。

但這麼做,就會讓滴滴失去絕大多數的順風車訂單,進而流失大量的利潤。

滴滴的順風車,實際上只不過是低配的出租車而已。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其次是將數據直接接入警方,真正的實現一鍵報警。

滴滴的一鍵報警功能,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跟你直接用手機撥號沒有任何區別。

一鍵報警功能到底該怎麼做?其實相信他們的產品經理非常清楚。

滴滴的老對手uber,就有比較完善的一鍵報警功能。

他們的報警邏輯是,乘客按下報警鍵後,當時的位置信息就會實時同步給警方,同時在不少城市還試點了新功能,乘客不用說話,就能將所在車輛的司機姓名,位置,車牌號,車型等十分詳盡的信息直接告訴警方。

曾有記者做過實驗,點下一鍵報警之後,不需要任何操作,美國警方五分鐘後就趕到了現場。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還必須完善客服體系。

滴滴絕大部分客服都是外包的,權限十分有限。

再加上客服少、客服管理體系的混亂,造成了滴滴客服效率低下的現狀。

一次增加3000自建客服團隊,或許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重新梳理客服的管理體系,這點人手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最後網約車本身是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要注意的是,網約車≠滴滴。

而恰恰是滴滴的不作為,將整個網約車行業的口碑拉了下去。

一週尤其還是深夜的暫停服務,並不足以改變現在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

我們希望看到的,還是多平臺共同競爭,才能改善服務,保障乘客的安全。

暫停深夜服務,滴滴用罷工倒逼輿論支持


最應該做的還是迅速立法,加大處罰力度,增加網約車平臺的犯錯成本。

相信滴滴的產品經理,對這些都非常清楚,但他們依舊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原因就是犯錯誤的成本太低。

2015年,美國的Uber僅僅因為沒有向當地有關部門提交部分運營數據,就被罰了730萬美元,摺合近5000萬人民幣。

必須有如此大的懲罰力度,才能讓平臺不敢犯錯,盡全力保障乘客的安全。

滴滴出事到現在,並未見到任何強力的處罰措施,連上次承諾的100萬,還是在輿論的壓力下才捐出來。

最後還是那個結論,必須讓中國人的命更值錢,死一個人要開出上億的罰款。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黑心的資本家,真正在乎用戶的人身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