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近期網絡上上映了好幾部關於盜墓題材的影視劇,比如近期上映的《鬼吹燈》系列, 其中很多影視劇都是根據盜墓題材的小說拍的,比如《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系列。這些盜墓題材的小說在網絡上影響很大,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小說中的獵奇驚悚和詭異的情節,是大家喜歡看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這些小說和影視劇中提到的很多關於盜墓的情節,究竟是虛構的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關於古代盜墓的那些事。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劇照

關於盜墓的詭異事件

盜墓這種事情,在古代歷史上很常見,各種官方盜墓和民間盜墓的情況都有。尤其是在王朝更替的時間段內,社會環境動盪不安,皇帝的陵墓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所以各種盜墓勢力很容易在這個時間段內開展盜墓活動。

北宋被滅之後,其中有一位皇帝的墓群多次被盜墓賊光顧,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元代盛如梓的一本筆記小說《庶齋老學叢談》中,記載過關於趙匡胤的墓被盜的事情。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宋太祖趙匡胤

說的是北宋末年的,洛陽的一個叫朱漆臉的盜墓賊,糾結鄉人進入了趙匡胤的陵墓,打開了趙匡胤的棺槨。

雖然朱漆臉盜墓的時候,趙匡胤已經死了160多年了,但是屍體並沒有腐爛,因為古代也有專門的防止屍體腐爛的技術,就是往屍體裡面灌水銀。

而朱漆臉打開趙匡胤的棺槨後,看到了趙匡胤屍體上的玉帶,就想把它取下來,可是由於趙匡胤已經死了,再加上身體肥胖,又被灌了水銀,所以幾人費了半天勁也沒有抬起來於是朱漆臉用繩索穿過趙匡胤的背,翻身座於屍身之上,將繩索系在自己脖項上打了個結用力搬動,沒想到屍體搬起來的時候突然噴出了一股黑褐色液體,朱漆臉躲避不及臉上被噴個正著。

這一下把朱漆臉嚇得扭頭就往外跑,回到家中用清水洗了半天也沒有洗掉臉上的液體,慢慢的液體滲入皮膚,久而久之臉部便落下了一塊暗褐色痕跡,後江湖中便稱其為'朱漆臉'!

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這算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但是我們現在來看的話,其實就是因為趙匡胤屍體裡面的水銀噴到臉上腐蝕皮膚形成的。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比盜趙匡胤墓還有名的,就要數孫殿英盜清東陵的事件了。民國年間軍閥孫殿英藉助軍事演習,用炸藥開道把慈禧太后的墓打開了,從墓中盜走了很多寶貝。而孫殿英盜慈禧墓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詭異的事件。

孫殿英把慈禧的棺槨打開之後,就在盜取棺材裡面的寶物的時候,慈禧的屍體突然發生了變化,原本粉紅的臉色突然間變成了黑紫色,本來閉上的眼睛也睜開了,嘴裡的牙齒也露出來了,手指也捲曲成握拳狀。當時的盜墓的士兵都被嚇了一跳,還以為是老佛爺顯靈了。

其實屍體出現這些現象就是因為古墓中原來的密封性很好,空氣不流動,氧氣含量很少,而在密封的環境下屍體中加入水銀才可以保證屍體不腐爛,而墓室一旦被打開,空氣進入以後,用不了多長時間屍體肯定會發生腐爛萎縮。而皮膚萎縮之後,屍體自然就會出現眼睛睜開,牙齒外露,手指呈握拳狀這樣的現象了。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這裡還要說一下,古代的盜墓賊進入墓中都會帶著油燈一類的照明工具,這些工具燃燒需要氧氣,而墓室中往往氧氣含量比較稀薄,所以時間一長這些燃燒照明的工具可能就會因為氧氣不足而熄滅,也就有了"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的這些說法。

現在人們在進入比較深的洞穴或者地窖的時候,也有用蠟燭或者火把來檢驗氧氣是否充足,判斷人能否安全進入。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另類的盜墓賊

關於盜墓,很多人認為盜墓賊就是奔著金銀珠寶錢財去的,但是歷史上還有一些盜墓賊不是為了錢財去的,而是為了盜過去死人的筆墨紙硯。這些盜墓賊一般都是文人,挖開墳墓後不為盜取金銀財寶,而是去找筆墨紙硯。

除了為筆墨紙硯盜墓的文人外,還有為了美女盜墓的。三國時期的莊武帝聽說宋孝武帝劉駿的妃子殷淑儀非常漂亮,比天下所有的美女都好看,於是就想讓人把殷淑儀找來看看。結果發現殷淑儀已經死了半年了,最後莊武帝就讓人把殷淑儀的墓打開了,跑到她的墓中一探究竟。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其實關於盜墓的這些詭異現象的背後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之所以這些詭異的事情流傳的很廣,人們也願意聽,一是盜墓本來就是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情,都是跟死人打交道,而盜墓賊也是做賊心虛,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不正常的現象,馬上就能跟鬼神聯繫起來。

其實這都是古人認識的侷限性,再加上心理作用的暗示,所以就產生了很多關於盜墓的詭異事件。二是墓主人也會人為製造一些詭奇的傳說,以保護自己的墓地不被破壞。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盜墓界的祖師爺——曹操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歷史上雖然很多皇帝的古墓都被盜墓賊破壞過,但是也有很多皇帝的陵墓讓盜墓賊無計可施。

要說到帝王的墓葬中保護的比較好的,就必須要提到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歷史上曹操為了防止後人盜自己的墓,設置了七十二疑冢,那麼曹操為什麼這麼怕別人盜自己的墓呢?因為他自己就是盜墓的行家,盜墓界的祖師爺,最早進行官方盜墓的人。

曹操剛起家的時候,跟隨袁紹討伐董卓,但是當時曹操手裡沒有組建軍隊的錢,於是曹操就打上了古墓的主意,帶著手下的人把梁孝王劉武的墓盜了,得到了一大批金銀財寶,解決了軍費的問題後,曹操感覺這個方法來錢很快,後來就專門在自己的手下設置了一個盜墓的官職叫做"摸金校尉"

由於曹操自己就精通盜墓,所以他知道自己死後肯定有人來盜自己的墓,所以曹操死的時候就佈下了七十二座疑冢。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記載了曹操所作的一篇散文《終令》,也提到了曹操為了防止後人盜墓所用的方法,裡面說道: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就是說死後要用薄葬的方式,不設置墓碑,也不在墓地旁種樹。所以曹操的墓在他死後的很長時間都沒有被人發現。直到2009年曹操墓被發現的時候,專家學者也是經過多方面的考證才最終確定墓主人就是曹操。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乾陵與盜墓的故事

曹操墓之所以很長時間沒有被盜,主要是因為設置的比較隱蔽,讓後人很難找到,但是還有一位皇帝的墓設置的非常高調,但是也讓很多盜墓賊無計可施。這座陵墓就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墓主人就是女皇武則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死的時候,陪葬品的價值相當於當時大唐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死後有埋葬了大唐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據專家推測,乾陵中的文物至少有五百噸。

所以埋葬著巨大財富的乾陵自然就被無數的盜墓賊盯上了,乾陵前後經歷過十七次大規模的盜墓,然而卻沒人能找到墓室的入口,所以乾陵一直安然無恙。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乾陵第一次的盜墓者是黃巢,黃巢起義後趕走了唐僖宗,自己當了皇帝。當了皇帝之後,黃巢又有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手下的軍隊需要一大批軍餉。

後來黃巢就派自己手下的大將王璠帶著40萬大軍打算盜掘乾陵,最後挖了半天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

等到他再接著挖的時候,唐朝的軍隊打了過來,黃巢敗走長安,但是這條溝至今在還在梁山主峰西側,被稱為"黃巢溝"。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到了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的時候,後梁節度使溫韜也盯上了乾陵。溫韜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在位的七年時間基本都在盜墓,唐朝十八座帝王的陵墓溫韜盜了十七座,最後他盯上了最後一座乾陵。

據《新五代史》記載,溫韜讓幾萬士兵在光天化日之前就開始挖掘乾陵,相傳,溫韜正準備挖的時候,本來是晴天,結果突然就來了一陣狂風驟雨電閃雷鳴,溫韜恐懼不已,趕緊帶著兵撤了。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再往後,到了民國時期,乾陵迎接了最大的一次考驗。民國初年,盜墓活動十分猖獗,比如前面提到的大軍閥孫殿英盜慈禧墓。後來另一位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也效法孫殿英利用現代手段盜墓,想用炸藥炸開乾陵。

開始的時候進行的很順利,墓地被炸開了好幾層,就在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飛沙走石,軍中一時傳言四起,最後孫連仲盜墓不成匆匆率部離開了乾陵。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1958年的時候,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

鬼吹燈、摸金校尉,這些小說中的盜墓情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其實現在有很多已經發現的墓葬我們可以用現代手段打開了,但是貿然打開的話,對這些墓中的文物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破壞,所以等到技術足夠發達的時候,才是我們打開這些古墓的時候。

現在網絡上有的說現代的考古就是官方的盜墓,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國現代的考古工作者並不會去主動地發掘古墓。

我們看到的考古學家挖掘古墓往往也都是在偶然發現古墓被人為破壞之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目的是為了保護古墓中的文物不被破壞,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