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北洋軍徐樹錚部收復外蒙,可惜國力不繼沒能守住

史海鉤沉——北洋軍閥收復外蒙,可惜國力不繼沒能守住

今日外蒙古大部分地區屬蒙古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蒙古國位於中國的北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在近代,由於沙俄的蠱惑和策動,外蒙古逐漸走上獨立道路。中國近代歷史上,曾經有一次鮮為人知的軍事行動,那就是北洋軍閥政府徐樹錚將軍出兵外蒙古收復蒙古全境。

一、獨立背景

清朝建國後,滿族統治者與漠南蒙古(即內蒙古)諸部結盟,建立清朝,入主中原;其他漠北、漠西蒙古部族也逐漸成為清朝的臣屬。

蒙古各部與清政府的關係頗有不同。他們或與滿族統治者聯姻,或被武力征服。清代將蒙古分為設官治理的內屬蒙古和由札薩克世襲統治的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

16世紀起到20世紀初,沙俄經營西伯利亞,在這段期間,俄國極力推進和蒙古各部的經濟、文化和軍事交流。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國內局勢風起雲湧,沙俄趁機煽動部分蒙古王公和活佛哲布尊丹巴驅逐了滿清駐庫倫大臣,宣佈獨立。

史海鉤沉——北洋軍徐樹錚部收復外蒙,可惜國力不繼沒能守住

部分蒙古王公和活佛宣佈獨立

領頭的是個活佛,實際上卻沉迷酒色,追求享樂。馮玉祥曾經在庫倫準備和他會晤,卻發現他身染性病,閉門不出。外蒙的大權從一開始就被沙俄控制著,對於這夥人搞的外蒙古獨立,孫中山、徐樹錚都表示強烈憤怒,報界稱為“當時中國唯二兩個決心收復外蒙古失土的兩個愛國者”。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1912年,俄國人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與蒙古傀儡政權簽訂《俄蒙協約》,試圖將蒙古變為其殖民地。

二、收復良機

1912年歐洲局勢緊張,中國堅決反對,因此沙俄沒吞併蒙古的計劃未能得逞,但外蒙古卻脫離了中國的控制,長期受到沙俄的支配。由於當時中國貧弱,面對俄國的霸權行徑只能忍氣吞聲。北洋政府上臺後,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時刻準備收復蒙古。

孫中山、徐樹錚都表示強烈憤怒,報界稱為“當時中國唯二兩個決心收復外蒙古失土的兩個愛國者”。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政局動盪,自顧不暇,失去了外蒙古的控制,北洋政府利用參加一戰的機會,向日本大肆借款,派遣皖系大將徐樹錚出兵西北,編練參戰軍,伺機收復外蒙古。

1919年,日本也垂涎外蒙古,想組成一個由它控制的政權。外蒙古王公深怕日本插手,便想重新依附中國,擔任西北邊防軍總司令的徐樹錚便往返於北京和庫倫之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1918年,沙俄遠東局勢緊張,北洋政府當機立斷,宣佈武裝護僑,悍然出兵西伯利亞,成為“干涉蘇俄的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

三、收復失地

1919年,德國戰敗,北洋政府命令西北的軍隊組建成西北邊防軍,挑選精銳,準備收復外蒙古,徐樹錚在多倫設立了前進指揮所。

1919年10月,徐樹錚率領中國東北邊防軍第一師,計步兵兩個旅,騎兵一個團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就此拉開了中國軍隊收復外蒙古的序幕。指揮有方的徐樹錚直搗庫倫,外蒙古的王公們只好俯首稱臣。

史海鉤沉——北洋軍徐樹錚部收復外蒙,可惜國力不繼沒能守住

收復外蒙示意圖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至此蒙古全境重歸祖國。徐世昌當時的總理段祺瑞和政治對手孫中山也不顧國民黨黨內人士的反對,向徐世昌發來賀電。

1919年11月18宣佈正式取消自治,外蒙古全境重歸祖國。徐樹錚為鞏固在外蒙的勢力,派兵攻取買賣城、烏里雅蘇臺、科布多以及被俄國強佔的唐努烏梁海等地,至此中國收復故土外蒙。

徐樹錚收回蒙古,舉國歡騰,徐樹錚也聲望迅速攀升。中國駐防軍在蒙古開田種地,修路架橋,開辦學校和銀行,外蒙出現了一副新氣象。

四、痛失故土

1920年中國內戰,直係軍閥和孫中山的廣東政府對皖系發難,徐樹錚遭到非難,被迫率軍離開外蒙返回內地。

由於國內戰事不斷升級,段祺瑞掌控的北洋政府無暇顧及外蒙,因此俄國人趁虛而入。俄國人擊潰了留守庫倫的少量駐防部隊,外蒙和唐努烏梁海再次落入俄國人手中。野心勃勃的俄國人還想趁機向內蒙擴張,結果遭到張作霖部隊的堅決反擊,俄國人退回外蒙。當時的中國政府無力追擊,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剛收回來又丟了。

俄國(蘇聯)佔據外蒙後,中央的任何機構都進不了外蒙,外蒙已經獨立了,只是沒有得到國際承認。二十多年後,外蒙舉行公投,最終聯合國承認其獨立。

史海鉤沉——北洋軍徐樹錚部收復外蒙,可惜國力不繼沒能守住

外蒙古蒙古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