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一部北洋軍閥的崛起歷史,實際上自從曾國藩始到李鴻章傳承到袁世凱終結,是一部師徒傳承的歷史;也是一部漢族逐漸掌握軍隊,最終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歷史。

一、晚清三大軍政集團

晚清三大軍政集團是指是指由曾國藩開創的湘系集團、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以及後起的袁世凱北洋集團。三大軍政集團輪番對清末社會變革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三者的歷史更像一部師徒傳幫帶的歷史。

二、湘系集團——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1872年3月),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湘系集團的統帥。

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曾國藩像

1852年11月,曾國藩按照清政府命令辦理團練,1954年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湘軍練成出征天平天國,至此可以說湘系集團雛形初備。

1864年7月,曾國藩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破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同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

1872年3月,曾國藩因病逝世,追贈太傅,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可謂贏得生前身後名。

李鴻章敬獻輓聯: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三、淮系集團——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901年11月),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是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淮軍的創立者和淮系集團的統帥。

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李鴻章像

1859年12月,李鴻章赴江西建昌入曾國藩幕府,負責起草文書。經過曾國藩苦心孤詣的培養,李鴻章的思想、性格乃至生活習慣都深受曾國藩的潛移默化。

1861年夏,李鴻章離開曾國藩,利用在廬州的各種關係,積極準備組建招募淮軍。1862年2月,曾國藩在李鴻章陪同下,檢閱已到達安慶集結的淮軍各營,淮軍正式宣告建軍。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曾國藩主動要求裁撤湘軍;而李鴻章保留了淮軍,他認為淮軍任務不止於"靖內寇",更在於"御外侮"——這就是後來建立北洋水師的起點。

剿滅太平天國後期,李鴻章率領淮軍參加了平定捻軍。1867年授李鴻章為湖廣總督,在軍事上堅持上任曾國藩"以靜制動"的戰略方針,順利鎮壓了捻軍起義。

1870年,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決意仿照西方兵法建設一支新式海軍——北洋水師,來拱衛大清海防。

李鴻章認為,將來大清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日吞琉球和法佔越南就是最明顯的體現;因此他提出了海防論,建立了北洋水師。

1874年,李鴻章在海防籌議中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洋、南洋、福建水師三支艦隊的設想,並輔以沿海陸防,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

1888年12月,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衛正式成立,大小軍艦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198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進行激戰,全軍覆沒,同時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由於財政原因,完全重建北洋水師已不現實,於是建立一支近現代化的陸軍——北洋新軍,成為較為現實的選擇。

1901年,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慈禧太后稱讚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

袁世凱敬獻輓聯:受知蚤歲,代將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陽,敢詡臨淮壁壘;世變方殷,斯人不作,萬古大名配諸葛,長留丞相祠堂。大意是袁世凱早年受李鴻章栽培,用汾陽王郭子儀推薦李光弼的故事表示對自己的推薦之功勞,下一句誇讚李鴻章功勞千古,堪比諸葛孔明在世。

四、北洋軍閥——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廷,河南項城人,故又人稱"袁項城"。他是一位實幹派,現代國家制度的很多引進創新,都是自袁世凱始。他最為後人所不齒的就是在全國迎來民主曙光的時候悍然稱帝,從此背上"獨夫民賊"、"竊國大盜"的稱號。

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袁世凱像

1895年6月,甲午戰爭後清廷急需建立一支近現代化的陸軍——北洋新軍,李鴻章、王文韶、劉坤一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重新出山。

1895年12月,奕訢、榮祿等王大臣聯名奏請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袁世凱正式小站練兵,開始用西法編練中國首支新式陸軍。袁世凱深知抓到督練新建陸軍之事,前程不可限量,他草擬了編練新建陸軍章程,從師德國建立近代新式陸軍——北洋新軍。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911年11月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重組內閣鎮壓革命。革命黨節節敗退,武漢三鎮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漢口漢陽,對武昌攻而不取威逼清廷退位。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後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從小站練兵起家,辦新軍興新學辦洋務,逼迫清帝退位,維護祖國統一等等,是真正的實幹家、改革家,也是一個"獨夫民賊"和"竊國大盜"。袁世凱本質上是擅長權術的舊派人物,同時也是和者,對的做出重要貢獻,而他最大的敗筆在於稱帝。

一部北洋軍閥的崛起歷史,實際上自從曾國藩始到李鴻章傳承到袁世凱終結,是一部師徒傳承的歷史;也是一部漢族逐漸掌握軍隊,最終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歷史。

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北洋軍領導人以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槍桿子裡出政權)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只是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從清末曾國藩到民國袁世凱,才是一部北洋軍閥崛起全史

北洋軍閥割據示意圖

1926年,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國民大革命爆發;1928年12月,張學良東北易幟,中國在名義或形式上的統一,北洋軍閥統治宣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