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為皇室服務的他們,現在服務我們,看管樂團的前世今生

隨著生活質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有精力去學習樂器,或者培養孩子學習樂器,以陶冶情操。有些人學習民族樂器,有些人學習西洋樂器。提到西洋樂器,不得不說的就是由西洋樂器組成的管樂團、管弦樂團了。下面我將會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些管樂團的知識。

管弦樂團由多種管絃樂器的演奏者組成的團體,專業演奏交響樂或者管樂曲的團體組織可以稱為管弦樂團,管弦樂團的組成非常靈活,可以是十多人甚至數人構成小的管絃樂隊,也可以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組成交響樂樂團,這其中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比如小型室內樂隊、大型協奏曲樂團、交響樂團、歌舞劇劇團等等。西洋管弦樂團是在建國初期傳入我國的,西洋管絃樂隊的特點是壯觀,有穿透力。

曾經為皇室服務的他們,現在服務我們,看管樂團的前世今生

管絃樂隊的正式誕生和成長,逐本溯源的話,應當從17世紀開始計算。因為在17世紀之前,基本上沒有正式樂器,它們的功能多半是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譬如,早期狩獵時傳達信息,戰爭中命令傳達,慶典祀祭中信仰的證明等等。直到17世紀才初步成型原始的管絃樂隊,早期的樂隊成員有維奧爾琴,長笛,雙簧管,長號,鼓和羽管鍵琴的集合演奏,但是沒有硬性規定到底需要哪些樂器來演奏。

18世紀,因為人們不滿足對現有樂器的使用,對樂器進行了升級改造,於是小提琴佔有了維奧爾琴在管絃樂隊的位置;羽管鍵琴或管風琴由於作曲的原因基本上被數字低音演奏所替代;曼海姆樂派發現了單簧管的魅力,並將單簧管加入到管絃樂隊的成員中。這樣便形成了管絃樂隊的雛型。

曾經為皇室服務的他們,現在服務我們,看管樂團的前世今生

18世紀至19世紀,海頓和貝多芬兩位偉大的作曲家,已基本完善了小、中型編制的管絃樂隊。

19世紀,柏遼茲,瓦格納等人的作品,在管絃樂隊的應用上,將編制擴大到了3管,4管並加入了踏板豎琴。

19世紀末期,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經常和大型的管樂團合作(3管,4管編制管弦樂團),來完成他們豐富多彩、奇異壯麗的交響樂作品。

20世紀初,理查·施特勞斯,馬勒將樂隊發展為擴充4管,5管最大規模編制。以後的作曲家們,則又有了恢復使用小型管絃樂隊的現象。綜觀以上,管絃樂隊的形成與變化,基本上是沿著從小逐漸增大的脈絡發展的。

曾經為皇室服務的他們,現在服務我們,看管樂團的前世今生

個人認為是古典主義時期是管弦樂團發展最快時間段,大致就是18世紀中葉-19世紀初期(1750-1827) ,這個時期的交響樂樂團、管絃樂隊的編制開始逐步定形,加上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管絃樂序曲、協奏曲、奏鳴曲,為管弦樂團的成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後到浪漫主義、印象主義時期,西洋樂器中已經形成了配套的弓弦樂器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鍵盤樂器組及其它裝飾樂器(豎琴、木琴、鋼片琴、排鍾)。

以上就是關於管弦樂團的一個簡單地介紹了,大家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呢,可以在下文留言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