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2003年,我大學畢業,懷著一腔赤誠參加“西部計劃”,來到鄰水縣鼎屏鎮初級中學支教,這一呆就是整整10年。先後經歷了數十個崗位。

這一路,直路我就直著走,彎路我就彎著走,潛意識裡認為就應該是這樣的。但當我無數次問出“我是誰”“我在哪兒”之後,幡然醒悟。這一路,哪裡是我在走路,明明是路在走我。被路走著的我,哪會知道“我是誰”“我在哪兒”。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我是誰”不是上天的設定,出生是男性,但“蹲著尿”的也有;出生在萬貫之家,最後行乞的也有。“我是誰”也不是他者的參照,不能比照著弱智說只有小學生水平的自己是天才;也不能比照著王健林說自己是窮人。“我是誰”應當是自身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位置(“我在哪兒”)和現實價值的總和,實際位置處在演藝圈,還是不足以用“演員”去定義“我是誰”,“劇務”也可以,得要有那麼幾部作品體現出現實價值,才能夠用“演員”定義“我是誰”。

我的實際位置,也就是“我在哪兒”很好找,但我的現實價值在哪兒呢。沒有現實價值的我,敢拍著胸口說我是公務員、我是廣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辦公室工作者嗎?讓“路”把我走了這麼多年,“轉觀念、轉作風、提能力、抓落實”活動讓我搞明白了,現實價值必須靠“幹”!“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要在“我在哪兒”的基礎上,明白這個實際位置的職責和使命,並真正將這個職責和使命擔當起來,才是我去走“路”,才能夠將彎路走直、才能夠在直路走快、才能夠走出現實價值。等有了現實價值,也才能夠回答、有底氣的回答“我是誰”“我在哪兒”。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會徹底摒棄陳舊觀念,深刻認識辦公室工作的重要性。辦文、辦會、辦事和管理、服務、協調都離不開辦公室,辦公室是信息的交匯點、任務的集中點、矛盾的集聚點、成果的收集點。要為上上下下服好務,當好局內人、管好分內事;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主動溝通,科學協調,緊扣中心工作、緊盯重點目標,一手抓落實一手抓監促,使整個工作體系順暢有效地運作。

我會切實轉變工作態度,有效提高辦公室工作的時效性。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轉變一味接受和老牛拉車的工作態度,不做只顧埋頭工作、不懂思考的“機器人”;提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轉變得過且過、盲目樂觀的態度,認真、負責、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

我會努力提升綜合素質,積極面對辦公室工作的新挑戰。堅定政治立場,在重大原則性問題上立場堅定,堅決執行領導的決策部署,在處理工作事務和協調關係時能夠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過硬業務素質,全面提升文字能力、協調能力、辦事能力,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

我會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全面固化辦公室工作的使命感。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穿著大方得體,待人熱情周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當好領導的參謀,為領導做好服務,腳踏實地,能夠犧牲“小我”、加班加點,杜絕工作拖延,不搞粗製濫造。

我會強力改進工作方法,有效增強辦公室工作的針對性。理清思路,分清輕重緩急,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忙而不亂,緊張有序;變“說得多、幹得少”為“說得少、幹得多、幹得好”;善於思考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在明白哪裡做錯了、哪裡做得不到位、哪裡還有欠缺後“三思而行”,儘可能的考慮周到慎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找出自己的原因,改掉自身的毛病,糾正錯誤的做法,就一定能夠在“我在哪兒”的實際位置中體現出現實價值,最終知曉“我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