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親子教育

“乖,聽媽媽(爸爸、叔叔、阿姨、老師等等)的話!”

  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都聽過甚至講過這樣的話吧?而且不僅是講,更有身體力行的,以此作為獎懲標準的。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聽話”就好嗎?就夠了嗎?該聽誰的話?怎麼去“聽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都是問題。

  一般而言,教育孩子聽大人招呼、遵守公共道德和紀律都是必須的,問題在於我們常把“聽話”擴大化、絕對化了。孩子們從小到大,聽父母的話、聽幼兒園阿姨的話、聽學校老師的話、聽單位領導的話,然後,聽老公或者聽老婆的話,然後再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再“聽話”……顯然,除了“聽話”之外,這裡忽視了作為個體的孩子們的獨立個性、獨立判斷和思考。因為“聽話”的潛在前提是:我說的是正確的,你聽我的就行了。這可能嗎?世上沒有哪一個人敢說自己絕對正確、永遠正確,恐怕只有在自己孩子面前的父母才有此膽量吧?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事實最有說服力:聽話寶寶沒主見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這樣一個實驗:對100名2-5歲具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寶寶,與100名2-5歲沒有反抗傾向的寶寶進行跟蹤觀察,直到他們進入青年期。

結果發現,有反抗傾向的寶寶中,84%的人在青年期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力,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的能力,敢於做決定。而沒有反抗傾向的寶寶,僅有26%的人在青年期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其餘74%的人則表現為遇事不會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所以,忠告廣大父母:出於對寶寶的人生負責,也出於將來更省心,正確的做法是在寶寶2-3歲這個年齡段,鼓勵他們勇敢說出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寶寶成為一個有獨立思維和意識的人。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支招:怎樣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

妙招1、對寶寶的想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當你發現寶寶想說什麼時,一定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你可以問寶寶:“你有什麼想說的?你想要什麼?爸爸媽媽很想聽一聽!”

如果寶寶說得不是很清楚,你可以揣測寶寶的意思並複述出來,再向寶寶求證。比如,寶寶說:“西瓜,好大。”並且眼珠子直盯著西瓜,你可以問寶寶:“是不是想吃大西瓜啊?”得到了寶寶確認後,你可以對寶寶哦:“你告訴媽媽,說:我想吃大西瓜!”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妙招2、多聽少說,給寶寶話語權

在寶寶說出想法時,你應該表現出耐心傾聽的態度,同時用身體語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比如,一邊聽寶寶講話,一邊點頭回應“是嗎?”切忌不要隨意打斷寶寶說話,不要急於評判寶寶的想法。一旦寶寶發現父母對自己的話感興趣,他就會更自信地表達。

妙招3、允許寶寶提出不同的想法

當寶寶說出與你不同的想法時,你應該以包容的態度去對待,試著站在寶寶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維方式。

比如,你不讓寶寶吃零食,寶寶卻說:“不,我要吃!”這時你不要急於批評寶寶,試著問寶寶:“寶寶是不是餓了啊?媽媽給你吃餅乾好不好?”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更好地瞭解寶寶的想法。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其實,一般情況下聽媽媽的話沒問題,畢竟長輩的生活經驗豐富,該聽要聽的。只不過我們很多家長傳達給孩子的方式不太妥當,往往以“權威式”、“命令式”的口吻去說教,這樣會給孩子造成特別大的壓力。

而如果改成“平等式”的交流,好好說話,會不會有更好地效果呢?愛分享的朋友可以留言給蒙媽,說說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帶孩子的酸、甜、苦、辣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