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掠影

我的童年因为生活在艰苦的农村,除了跟着大人生活外,同伴们的游戏当然也多了,虽略显土气了些,但还是难以忘怀的。

春秋一般叠纸“打元宝”,或叫打宝、扇元宝,随便两张纸折叠成正方形的元宝,有硬纸的有软纸的,最耐用的是牛皮纸折叠成的,一时打不烂,若嫌薄,还衬些纸箱“革壁子”打,用力或技巧去拍对方放在地上的元宝,宜从缝隙或风口处下手,将对方元宝正面或反面翻过来即赢,获得宝贝,廉价的赌输赢,孩子们也不计较,输了再叠,赢了的积攒起来继续下次玩,小男孩玩的多。正二月里玩自制的小风车满街跑,风筝却是不咋放的,偶尔也有。清明前大人给我们带红花串,用直径一寸左右的小花圆布片与芦苇细杆(剪成也约一寸长)相间,再用线穿起来,约一尺来长,用别针别在我们的肩上或后背玩。


童年趣事掠影

打元宝

夏秋时节,叠纸飞机玩“飞飞机”、滚铁环,捉迷藏,还有群体性的活动,在校时老师组织的小游戏,“丢手绢”,自发组织的有“狼扑羊羊”,“瞎子逮拐子”或叫“老鹰捉小鸡”,都是些简易的小游戏,男孩主要是“弹杏核”(后来有两三人一组弹蹦珠的,小玻璃珠子,五颜六色的),摆成堡垒的,五颗一座,左右前各放一颗护卫,谓之兵卒,两个或三人进行战斗的,赌输赢的标的就是这廉价的杏核。我们一般乘大人们午休时间玩的最多。


童年趣事掠影

叠飞机


暑假里还有制作胶泥(村里做砖瓦用的一种粘行较大的红土)手枪、木刻手枪的学电影玩打战。

滚铁环,是男孩子的活儿,不知谁从哪里弄来的好像是哪个机器上的铁箍环,成了我们用铁丝钩子推行运动的滚环道具,练习平衡力,比赛滚的距离远而不倒,煞有趣味。


童年趣事掠影

跳绳


冬日里男的玩“碰拐拐”,或叫“撞拐子”,有的地方又名“碰拐子” 、“斗鸡腿”、“斗鸡” 。女孩则是“扔沙包”(也叫“丢沙包”),“跳绳子“(或叫跳皮筋”、“跳格子”),“踢毽子”······群体性的玩得更带劲。女孩跳绳踢毽子,也有男孩子玩的,不多,男孩子更多的是在教室外屋檐下的台阶一侧内墙根借着太阳光“挤圪”,力量小的就被挤了下去,接着再继续排上队挤,也不知谁想出的取暖办法。星期天又玩别的,“打陀螺”等。


童年趣事掠影

丢沙包


最忆滑冰车,“滑冰车”,其实用五六条一尺来长的木块做成的简易方形小框,下面钉两根较粗的铁丝,盘腿坐骑上,用两个改锥之类的尖锥子往两侧一扎一扎,像撑篙一样反作用而向前滑的,挺有技术含量,所以玩的尽兴,冻得两手通红还乐此不彼,回到家后,每个人两臂棉衣袖子上揩满了鼻涕,冻成了厚厚的僵片,并且继续不断重复着难受的动作----这就是我们冬天的写照,大人也懒得洗,因为棉衣不好洗的,一洗也就不暖和了,那时候又因贫穷的原因,大人小孩的棉衣都是裸穿没有外套的,偶尔“富家”的女孩有外套,那也是补丁加补丁的,于是一冬天的那两个袖子更兼粘上尘土,乌黑油亮,目不忍睹,令人恶心。下雪后也曾试着学支起“筛灰扑篮子”(即筛子)捕鸟,却一直没成功。


童年趣事掠影

滑冰车


寒假期间,我们在家里“掏迷缠”,还叫“翻花绳”,用红头绳或者线一类的绳子----2尺长即可,两头绾成结,两手交叉,用指头勾绞不断变换造型,消磨时光。


童年趣事掠影

翻花绳


还可制作“望花筒”,用长方形的玻璃做成三角状的棱柱体,一头封口,里面散落一些小纸团,从口翻转三棱筒往里眺,好像出现各色小花朵,甚是好看。

还有制作小喇叭,用空的火柴盒子中心穿一根长的线,一头将线系在火柴盒上,捂在耳朵上,另一头用小木棍系着,用手绷紧缠线,捂耳朵的那头便传出响亮的“-咕-咕”声音。我们谓之“打电话”。


童年趣事掠影

冬天除了冰河里打滑车(助跑一下,站着在冰面滑)溜冰车外,还有在自己院子了制作“默默冻”的,用废玻璃片盖住了自己挑选喜爱的花色小纸埋藏在院子里阴面随便一个角落的低洼处,有鸡蛋大小的平面即可,自己记住藏的地方,别人找不到,第二天扒开土露出玻璃片去观看,也挺好看的。

一年中随时随地都可玩的,最保险的玩法是两人一组随处可玩的“顶四子”,地上画一“田字格”,一人一边放四颗子,或小石头或小木棍,两个顶去对方一个,谁被顶去剩无即为输,极易操作,不过趣味性大减。


童年趣事掠影


最有意义的是读小人书,有连环画,有影像的,课间活动时间长,一人或两人一组,分散来去看,也有相互借着阅,也曾买了看着阅,“红小兵”杂志是订的,那时非常流行的,我们都很渴望好奇的,薄薄的,十来页,红色的封面,觉着有趣,令人憧憬向往的读书生活,那么美好。


童年趣事掠影

小人书


小学课本印象最深了,每当新学期新课本发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捧着语文或算术课本捂在鼻尖上闻了又闻,那股书香的味道那么神奇,引人,后来给书打上捆书用的牛皮纸做封套,算是包装,也有用贴旧的年画包本皮的。学上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又转移了,用蜡笔涂彩,将课本上的插图一一配色,因为那时的课本没有彩色的插画,全是黑白连环画一类的工笔插图的,比如拼音的配图,语文“狐狸和小鸡”,“小马过河”等篇的插图,现在想起来,多么想再看看那过去的课本啊。那时我们学的是《山西省小学语文或算术》课本,可惜没有珍藏来,就是在上7788收藏网浏览一下也能激动一番的。


童年趣事掠影

小学课本“小马过河”

我们一边玩着,一边也学会了认字,算数,我还曾经转过几年学,去到外婆家的小学校读了两年吧,其实是住外婆家玩的,却也没有误下多少课,也许那时的要求太低了吧。自然不用“减负”了。


\u0017���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