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除了声音本身,我在张小厚新EP《柏林》中,几乎听不到我们熟悉的“好妹妹”里的张小厚的样子。或者说,

《柏林》里的张小厚打破了在组合中单纯的柔软文艺、诙谐幽默的形象,借由自我的创作,实现了一种音乐上的丰富和重生,探索出前所未有的思考性和实验性。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德国首都柏林是这张专辑绝大多数歌曲的诞生地,是灵感来源,也是音乐产生的环境。我一直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创作人来说,他本身就是他所在环境的浓缩和代表,他的创作自然也会不经意地带上所在地的气质。好妹妹其实就是鲜活的案例。

张小厚这张个人EP的“地域”新鲜感也是如此,不过,它更多因为一种音乐写作模式的创新和改变。他飞赴柏林的音乐创作营,在与各国音乐人的交流和碰撞中,他完成了EP大部分作品的写作。在那座建筑冷峻、历史厚重、艺术前卫和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他的音乐也带上了这样的气质。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音乐创作营在国外来说,是一种非常成熟和常见的音乐创作方式。目前华语乐坛也开始借鉴和使用这种模式,如以唱片公司牵头、在中国举办的音乐写作营,这几年已经有不少。今年,像是张小厚、张信哲这样一线的音乐人,也开始在创作营的模式中寻求全新的创作,成为华语乐坛较早使用这种模式做音乐的人。

毕竟,对于音乐人来说,一个人的创作总是有专长的,也可能会陷入到某种程度上创作的“安全领域”。创作营能让不同创作者相互激发,各自发挥所长,也各自学习彼此,在灵感的迸发中不经意间就创作出一些好的作品,成为乐坛源源不竭的生命力。在华语乐坛,这写作方式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意义。

因为创作营的碰撞,张小厚的这张《柏林》就带上了很强的音乐实验性。像是EP第一首歌《浮游胜景》,用长达36秒的Intro标记出与张小厚此前作品的不同。这段Intro既像是某种城市背景声音的收录,又像是mix了自然生态的环境音,但它明显又不是直接收录现成的环境音响,而是用合成器做出来的灵巧编排。

巧就巧在,这段Intro既达到了城市气氛与自然氛围的结合,也很好地把“浮游胜景”四个字用音乐展现出来,十分贴合歌曲氛围和主题。在EP一开端,它就奠定了这张音乐实验性的主基调。

张小厚的声音表现延续了这一氛围。他缓缓道来、带着一丝丝感慨的忧愁,问着“为什么叶子失去了颜色,为什么飞鸟在海面降落”。不是大情小爱,也不是伤春悲秋,更没有诙谐幽默,他就借由柏林的城市气质,把忧郁加入了自己的音乐人格。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接下来的作品,《平行宇宙》在合成器与原声乐器的混搭中,抓住了disco复古和摩登的气息,好像《浮游胜景》里白天的柏林一入夜便成为电音夜店文化的主场。众所周知,柏林的前卫电子引领着整个欧洲大陆的电音风潮。

《平行宇宙》中,张小厚的声音内涵悸动,体现出一个disco爱好者藏不住的雀跃。周耀辉的歌词从天写到地,从宇宙写到自我认同,时而严肃的歌词却穿插“Abracada”这样的幽默拆解,恰好搭建了一个“平行宇宙”,也赋予了张小厚音乐“享受当下”的内在主题。

MV将这个“平行宇宙”的概念表达的更为明显。用平行的双画面和双镜头,MV展示了一个黑夜一个白天的同一个场景的并行,相互交错又时而交换,最后二者归一,体现出平行宇宙的奇妙。事实上,这张EP的5首作品都制作了MV。5支MV更好延伸和挖掘出歌曲的内在意义,也显示出张小厚和公司团队对这张EP的重视和诚意。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EP中,个人最喜欢的《知我仪式》,编曲层次堪称最丰富。这首歌先由一段原声吟唱切入,然后画风一转,切入工业感强烈的techno和有点工业噪音的节奏,听觉画面瞬间被拉入阴沉的环境。

张小厚的声音收放自如:“忏悔被赦免,结果会呈现,从远处望见,便欢喜迎接”。工整的歌词贴近自我认知的氛围,而无词的“OhOh”吟唱则好像触发某种原始的情节。随后,有点像进行某种古老仪式的人声吟诵加入,把歌曲拉到宗教色彩的层次,直到歌曲最后音乐戛然而止,好像到达张小厚歌词所写的“若大雾散去,有青山一片”,画面感和浸入感都十分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由张小厚作词的作品,作曲是陈粒。双方在合作中都深挖出了对方音乐实验性的一面,词的宗教色彩加强了曲的民族意味,曲本身的节奏感加强了自我认知的仪式感,再加上国外编曲人的工业实验风,让这首作品在EP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即便是《西园里的猫》这首在好妹妹初始阶段创作的单曲,在《柏林》中也带上了实验气质。

但它的确唤起了人们对张小厚的最初记忆,有歌迷留言说:“听到这首歌就想到了小厚和秦老师住在西园里的时候,秦老师在前面弹唱,小厚在后面抱着猫玩耍。还有小厚说的那句,‘我现在领养了两只猫和一个秦昊’。”但新版本的编曲也带上了“柏林”的冷峻。

暖色调主要来自张小厚的声线,充满叙述感,好像在讲着从前的暖心故事。但正所谓不破不立,谁又能想到从前单纯质感的张小厚,此刻在音乐中蜕变成有着这么多听觉层次的唱作人呢。


当“好妹妹”里的张小厚,开始做自己


《亮》延续这种丰富层次,张小厚在歌词和人声编排中,幻想了一个未来的“女儿”,并在歌中找到一个女声童声“对唱”。“有时以为我会伤心着你的伤心。因为我们有着类似同样的心情”,这句格外有代入感的歌词,把整首歌的人文基调透露出来。但它又的确跳脱了一般同题材歌曲过于温暖、矫情的调性。在键盘的冷色中,张小厚仍然保留一抹清醒。

其实,《柏林》也像是张小厚的某一个“女儿”,或者说就是他自己,就像本名“亮”和张小厚的关系一样,成为他音乐中的一个新的“分身”。

这个分身有深度的思考、人文的基调,以及实验性的探索。只不过,其中仍然保留着他温暖的本真,这大概张小厚的打破和重生中,一种自我的呈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