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卡夫卡說:一本書必須是能劈開我心中冰封的大海的利斧。

我覺得這就是閱讀的價值,改變自己固化的思維,成為更好的自己。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中國自古就是文化之邦,我們的讀書文化淵遠流長,讓我們一起了解兩個愛讀書的古人。

01 不倒翁馮道的貢獻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馮道生活在五代時期,那是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但馮道自後唐建立後卻一直官居宰相,後唐滅亡後,他又是後晉的宰相,契丹人來了,他又是高官,後漢建立,他依然是官員中的領頭羊,後周創立,他仍然官居高位,一共經歷5個王朝,輔佐過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等十位皇帝,還曾向遼太宗耶律德光稱臣。堪稱“十朝元老”、“政壇不倒翁”,馮道的仕途堪稱奇觀,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他似乎過於隨便,沒有任何的“忠君”思想,北宋名臣歐陽修對馮道非常不屑,罵他“不知羞恥”。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相反,和馮道同時代的人大都對他都是讚譽。

五代時期即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舊五代史》盛讚“道之履行,鬱然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馮道去世時正好是73歲,與孔子同壽,故“時人皆共稱歎”。死後葬禮萬人空巷,紙錢飛揚,使道路兩旁樹枝染成灰色,後周世宗柴榮為此罷朝三日,以示悼念,並追封其為瀛王。

為什麼有這樣的反差?五代的人們與宋代對人理解上的偏差,五代戰亂,人們的目標是活著,宋代厚待讀書人,人們的準則是“心懷天下”、“忠於朝廷”。

我們不去評價馮道。我們只是知道他是個勤於學習的讀書人,此人心地善良,雖然有牆頭草的屬性,但每一次當新君主要傷害百姓利益時,他總會出來講道理、提反對意見,自己的生活也很簡單樸素、一摞稻草就可當床入睡,戰亂時期,士兵搶來民女獻給他,他只好藏起民女,等待她的家人,他自稱“長樂老”,寫過自己的文集,其中表明,他最大的遺憾就是“

不能為大君致一統,定八方”。

他對讀書人最大的貢獻是:他帶領政府開始大規模印製書籍,這開創了官方印書的先河。

自唐末開始,雕版印刷術開始出現,五代戰亂,人們忙於戰事,而這樣一個“不倒翁”卻想到了用印書的方式來保存古籍,難能可貴,這項工作從後唐開始,後代都有延續,他對中國文化和讀書人功不可沒。

02 讀書破萬卷依然不長進的蕭繹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梅含今春樹,還臨先日池。

人懷前歲憶,花發故年枝。

這是蕭繹的一首詩《詠梅》,展現他的文藝青年的氣質,歷史上的他也確實如此,他像宋徽宗,也像後唐李煜,他的才華是不錯的,但命運也和那兩位一樣悲慘。

蕭繹是南梁武帝蕭衍的兒子,後來的梁元帝,自幼雖然身體不好,眼部有疾,甚至後來成了獨眼,即便不能親自捧書觀閱也要令書僮讀給他聽,徹夜不停,可見其求知慾大的驚人。5歲時就能背誦《曲禮》,蕭衍很寵愛他,長大後博覽群書,下筆成章,不喜歡當時貴族們的歌舞昇平,喜歡讀書並收集很多的書籍,當有了大量的閱讀之後,開始著書立說,他所寫的作品有《孝德傳》三十卷,《忠臣傳》三十卷,《丹陽尹傳》十卷。又《注漢書》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內典博要》一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十卷,《補闕子》十卷,《老子講疏》四卷,《全德志》、《懷舊志》、《荊南志》、《江州記》、《貢職圓》、《古今同姓名綠》各一卷,《筮經》十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梁元帝蕭繹編纂《金樓子》

他自著《金縷子》稱:自聚書以來40年,得8萬卷。平定侯景之亂後,他的軍隊進入金陵宮殿又收穫有大量書藉。

只可惜,公元554年,西魏軍隊殺進都城後,他徹底崩潰,成年人的崩潰都在一瞬間,而他的崩潰卻是長期積累的,他堅信書藉能提供給他一切,但殊不知,盡信書不如無書。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臨死前,他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燒掉自己所有的藏書14萬卷,並下定決心不再信書裡的內容,以為自己是被書辜負,這一幕像極了烏江自刎前的項羽,“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03 總結

讀書是好事,是改變我們內心的機會,我們通過閱讀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可偏偏有些人不會讀書,儘管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讀書學到的理論是要去用的,梁元帝不懂,他給自己建立了貌似龐大的象牙塔,自己沉浸在裡面,自我陶醉,他不清楚自己是誰?自己需要什麼?

世界讀書日,瞭解歷史上的兩個備受爭議的讀書人,馮道與蕭繹


馮道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他同樣喜歡讀書,但他讀書目的性極強,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他是個實用者,這恰恰反應了讀書的本質,如果只是為了裝飾自己的書架或裝飾自己,不如不讀,


參考書目:《梁書》、《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