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部農村:婚禮當天因風俗異同引摩擦,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在山西高平農村一起婚禮當天,發生因風俗不同引發男女雙方家長多次誤會摩擦。在“按規矩”第二天的“會親家”宴席上,再度因風俗不同起摩擦,女方父母率20名“親家團”成員中途憤憤甩門而去,還拉走了新娘,一對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在高平市農村,有“五里不同語,十里不同俗”之說。因為風俗規矩繁雜,當地經常有人因誤解而結怨。尤其是高度按民俗規矩進行的婚禮,更容易發生誤會和摩擦。

山西南部農村:婚禮當天因風俗異同引摩擦,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而這對夫妻雙方父母,就中了此招。

高平市南某村的小夥,娶了40裡外的姑娘。按女方家鄉民俗規矩,新娘的弟弟要與新娘同車抵男家“送小飯”。“小飯”也是嚴格按“民俗指定”飯菜盛碗裡裝入方木盒的,並由新娘親弟(沒弟由表弟代替)一路端至男方,中間不許挨地面,只至男方家長雙手接過(其他無資格代接)。男方家長接過後應立即掛門把上,然後才能放地上。

可男方這邊“送小飯”純屬走過程,沒有這麼多說道,送來的“小飯”隨便一放,給新娘弟弟幾百元“賞錢”完事,更不要求接“飯”人是誰,給錢就可。所以男方女家長就忙著按他們家鄉規矩、去門外等新娘下“轎”付“梳頭禮錢”“下轎禮錢”,男家長呢,只等新娘離“轎”後拿嶄新笤帚和簸萁“掃轎低”。

山西南部農村:婚禮當天因風俗異同引摩擦,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他們完全“忽視”了端了一路、現在仍在端著等他們來接“小飯”的“國舅爺”。

“國舅爺”等不耐煩了,大聲責問周邊人在家主人幹什麼去了不接“小飯”,小看誰呢?

有人趕快去叫回來了女主人。女主人只好停下那邊活跑來安撫“國舅爺”。

矛盾來了。

女主人不僅此時不該走,還拿走了要發的禮金,新娘“下轎”程序斷鏈,看熱鬧的人一頭霧水,吹奏“下轎”曲的吹鼓手們也一臉疑惑,不知道下轎時刻無人下轎為哪般。

而裡面,情況更加微妙:女主人一錯再錯,吵架一觸即發,而女主人毫無察覺。她此時心裡只有外面,絲毫沒想這裡會有什麼麻煩,就極快地接過“小飯”放地上,說句客氣話轉身就沒了人影。至於掛門把上的規矩,她不懂,也沒掛。這讓“國舅爺”蒙受奇恥大辱,好在“國舅爺”雖怒卻忍而未發,但一回去就和父母說了此番經過。這讓女方父母耿耿於懷,為第二天的“會親家”埋下禍根

山西南部農村:婚禮當天因風俗異同引摩擦,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第二天,按規矩,女方父母受男方家長邀請,率20人“親家團”參加男方舉辦的“會親家”宴會。按說豐盛酒菜與孩子們喜結良緣,賓主該高興才是,但因昨天的誤會,倆對親家對對方昨天表現都持有看法,在接下來“打賞”廚師誰來出資問題上,再度因風俗規矩不同起摩擦。女方親家認為男方親家一直在“小瞧”自己,一直在故意和他們過不去,所以“新仇舊恨”疊加一起,終於爆發了,率全團成員和新娘甩門而去……

新郎和眾“陪宴團”成員感覺事情嚴重,趕快尾隨勸阻,但沒成效。只到事發第二天男方父母一行六人親自登門解釋,才接回新娘。

山西南部農村:婚禮當天因風俗異同引摩擦,恩愛鴛鴦險遭解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